1.
当今天没有给自己「必须日更」的暗示后,确实是轻松了不少。轻松之余,观察自己做过的事,是否多了一些?暂时没发现什么变化。有一点体会:不要低估人的惰性,多数情况下,如果有选择,人一定会选择轻松,而不是自我加压。再一次想到辉哥之前在文章里传达的一个观点:用更难的事去解决当下的困难。他当时在面对「工作量增加、睡眠时间不足」的困境时,开始了日更,看上去并不明智,但是通过借助去做更难的事,他走出了之前的困境。晚上和同学吃饭,回来已晚,想想这一天做过的事,并无多少。如若再不通过一些手段要求自己去想些什么,并做记录,自己一定会选择休息。遂打开笔记本,哪怕仅仅是记录流水账,也有一些意义。
2.
关于简单归因。这是今天在看笑来老师得到专栏时获得的一点启发。日常看到一个结果,多数人会简单归因,比如,工作做不好,说外界环境不给力;看到有钱人,说他是富二代;得到一次机会,说自己运气好......不一而足。
简单归因,看上去也没啥,况且,绝大多数人不都这样吗。但是,长期下去,它无形中削弱的是一个人「深入分析、思考」的能力。而「深入分析、思考」的能力毫无疑问又决定了一个人在方方面面的表现。
一个结果的背后,一定不只有一个原因,在众多原因中一定也有决定性的,和非决定性的。如果只是简单归因,只做肤浅的思考,一个人的大脑也将被塑造成相应的样子,遇到结果,下意识地去找一个原因,并且把这个原因当做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