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以来的状态是:“工作第一,个人和家庭第二”,我知道这个状态是错误的。
工作是我的“舒适区”,我越是认真的工作,就越觉得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完善,于是我就不知不觉毫无原则的牺牲了该放在个人和家庭的里的时间投入。
客观地说,孩子的成长和个人成长都是大事。
就孩子的成长来说:从小的方面说,孩子成长的好坏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今后的人生走向;往大里说,孩子成长的好坏意味着将来是家庭和社会做贡献还是添负担。
就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来说:从小的方面说,意味个人是否有增值的机会;往大里说,是否有能力给自己当老板,避免发生中年危机。
即便我早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些,我仍然难于调整优先级,及时行动,这正是人天生的惰性所致。
**现在行动**
这段时间我加入了读书会开始了“日毕打卡”,完成阅读并写作业,同时我还在一个写作训练营里每日完成一些写作任务。
自我感觉“自律”能力不错,我能很轻易地在工作之余,日毕完成这些交钱买来的打卡任务。
**一些感悟**
我个过程让我有一些感悟:
第一,人们总是会尽快完成紧急的事情,无论它是否重要。如果你希望快速行动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第二,我已经反复告诫孩子们包括学习和一些好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却很难按照我说的行动,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不会在短期内对他产生影响。
其实,既然我自己都很难自律到主动行动做重要且不紧急的事,何况小孩子呢。
现阶段接下来,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他把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拆解成任务,规定时间督促孩子完成。
**我的动机**
我加入读书会的初衷是为了培养自己持续输入和持续输出的能力,虽然这一期是我不太感兴趣的主题。
我参加完一期读书会后的理想情况是这样:这么枯燥的书我都能坚持读4个月,那别的书我应该都能耐心读下去了。
4个月以后我就可以给自己布置作业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然后坚持完成自我提升的任务了。
我之所以说这是“理想状态”,是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强大到可以“自主自律”的状态。
不过,真实榜样是存在的,因此我还是有希望做到自己的理想状态的。我正是受一位网友影响加入读书会的,那位网友天天在群里打卡阅读和运动。他就是在参加完一期读书会后,开始自己持续用读书会的方式规划阅读、运动,做到天天打卡的。
**被动变主动才是终极目标**
读书会的确能逼迫人们立刻行动起来,这一点对“懒人”是非常有益的。
不过也的确有“被动学习”的弊端:学员在自主选择阅读主题和自主思考方面是不足的。甚至,老师出了一道题目,你从成年人的角度独立思考,和老师出题的思路不一致,也会可能被老师“怂”。
这有点像中国教育培养“小镇做题家”的模式,大家跟着老师的思路读书、完成作业。
我分析了一下“持续读书会”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这种持续力课程的复购率应该会很高的:
首先,愿意加入读书会的人都是有成长意愿的人,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提升买单;
第二,这些加入读书会的人,一定是属于自律程度难以达到管理好自己时间的人,他们需要这种外力的推动才能持续做事;
第三,人的惰性是也许是天性,只要你放松警惕,懒惰就会乘虚而入。一旦这些人脱离读书会派发的任务和督促机制,他们又会变成“懒人”,因此,这些人对读书会会形成依赖,所以会持续续费。
其实,兴趣和利益驱动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依赖外力的自主的驱动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比如李笑来、比尔盖茨、巴菲特持续阅读就不需要报什么读书会,因为读书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2021新年第一贴,祝大家新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