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故事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写,以局内人的话可能会带有个人情绪在里面,从而不能更清晰的去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在贵州的一个深远的小山村里,有这么“一家人”。这家人里总共有14口人,父亲母亲、6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女儿)、5个儿媳、一个孙女。
这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从儿媳的口中得知,这家人的父亲是一个很凶和很不近人情的人。但是具体的真相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事实上,在我有意识以来,这位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不爱说话,但是很有威严,只要看见他就肃然起敬且很勤劳的人。
他勤劳到什么地步,他的老二到老五都出去打工了,他一个人干四家人的活。每天天没有亮就出门去地里,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印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
在这种辛苦的环境下,从来都没有听过他的一句抱怨,也从来都没有问他的孩子要什么,就只那样的默默的做事。
自己需要钱的时候,就去卖点米,卖点水果,去卖东西也比其他人早很多,别人去卖东西在路上就能遇见他已经卖完东西回来了。
记得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卖“水果”,他的那个水果也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比别人的甜,比别人的脆,但是有一点就是水果比别人的小一点。
当时在我们学校旁边卖水果,大的水果他卖5毛,小的卖2毛或者3毛一个。我记得我去问了他水果的价格,然后回教师叫我同学他们去买他的水果。
我想着让他的水果早点卖完,然后能早点回家,因为那天的天气是特别的热,顶着大太阳就在那坐着一动不动的卖水果。
当我带着我同学他们来买他水果的时候,5毛钱的水果,他们只给3毛,他就不卖。我告诉他如果3毛的话可以早点卖完,但是他很倔强的说,3毛的话就不卖了,我把它背回去。
后面到了下午他真的把它背了回来,给我留了一个倔强坚定的背影。我的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很复杂,百味陈杂的感觉。
后来他把背回去的水果就留在那里给她的老婆吃,他对他的老婆很好,从来没有听见他骂过他老婆,也没有说过他的老婆不好。去摘玉米🌽的时候都是她老婆摘🌽玉米,然后是他背回来,回家做饭也大都是他做饭,他的老婆也不怎么有机会下厨。
在家里,每一年都养着两头猪🐷在家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他早上一般7点左右就能看到他背着一大筐猪草和牛草回来。他是他们那个年龄的人最勤劳的一个人,不怎么说话,除了做事还是做事。
到了2014年的时候,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外面的孩子们,有些回来了,有些没有回来。没有回来的原因就是请不了假,请假也只能请得了一个人的,还有就是请假就要扣工资等等这些原因。
当时就在想,有什么东西难道比亲人的生命更重要的吗?还好他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疾病,就那样中午去干活回来睡一个午觉就走了,就这样安静的离开。
也许这个结局对于他而言应该是好的,不用再辛苦的干活,也没有什么疾病。只是他也没有享受到好的生活,没有让孩子们为他担心一点。
他在他们孩子的眼里就是很能干的父亲,无所不能的父亲,所以在家里,只要有他在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不用担心。他就这样默默的撑起了整个家直至到离开。
好了,故事就到此结束了,虽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没有写出来,但是也让他在这里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