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要加入李笑来《好的家庭教育课》?
2021年9月1日,女儿上初一,我开始焦虑了!
你也知道初中是关键,而现在的学校教育的竞争是如此地卷,卷心菜了。
昨天晚上,我看到女儿房间的灯到12:00才熄灭。早上起来,她果然面有菜色,卷心菜的颜色。
我知道她在学习上卷得很辛苦。
去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又开始焦虑人工智能的出现会让很多人失业。
父母们就更焦虑了。
父母到了这个年纪,失业就失业了,但是孩子将来怎么办呢?
郭德钢说,你有病,我有药啊!我觉得别人可能有药,而我要找到那个有药的人。
唐僧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还想着去西天取经呢。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向别人取点经呢!
2022年7月1日,我去了一个人的家庭教育社群来取经,里有还有6215个来取经的人。
6215颗焦虑的心!
9个月过去了,我从这个课程中学到什么呢?
02 我从《好的家庭教育课》中学到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从这个课程中学到最重要的是,学习要以生产为目的。
什么意思?
用学到的知识来生产某个作品,为了生产某个作品而学习。这个作品可能是一本书,一个课程,一个歌曲,或是某个商品。
为什么学习要以生产某个作品为目的?
因为想要生产出某个作品,需要一个人拥有综合能力。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它至少需要技术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同样,如果把个人想象成一家公司,对于个人来说,想要有作品,也需要拥有这些类似的能力。这样就会倒逼他去学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因为是有目的去学,学习动力会更足,自然就更有可能把这些知识学好。学得多,学得好,不就是全面发展?
这点不但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自己。
作为父母的我,对这点深有同感。为了写作,我在得到APP里就学了很多课程,累计学129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了给文章取个好名字,希望更多的读者有欲望点开标题,我学了《跟华杉学品牌营销30讲》,看了几本广告学的书。
为了让自己写的文章能解决读者的一些问题,找到读者的真问题,我学了《跟张弛学市场调研》,尝试着去做市场调研。
我把文章想象成一个产品,学了《梁宁产品思维30讲》。
为了写故事,我学了《跟着李新学编剧》。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文章,我可能真的没有动力去学这些课程,因为这些课程貌似跟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学完后,才发现它们居然跟我的工作有关。
我在建筑设计院从事给水与排水工程设计。
如果孩子拥有生产出作品的能力,那么,她是最不可能失业的人。
为什么?
大学生毕业了能找到工作,是因为市场上有公司的存在,要招聘人。公司为什么能存在?因为它能提供某个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能盈利。如果一个人能生产出作品来,那他就不怕失业,如果要失业,那么他也是最后一批失业的人。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弄出作品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难了吧!也许,你真正想说的,干脆不可能吧。
从短期来看,弄出作品来确实很难,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一定。
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我从《好的家庭教育课》中学到的第2个重要认知—发展论。
03 什么是发展论?
发展论来自当下最新的一门学科—复杂性科学,这个学科是由美国圣达非研究所一群科学家创立的。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复杂的东西是由简单的东西发展出来,不是设计出来的。
当今这么复杂的人类社会,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是发展出来的。假设你是几千年前部落的一个首领,让你来设计几千后的人类社会,你是设计不出来的,你都想不到社会还能发展成这样。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同样,处在当下的你,你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没有创造产品的能力,但是,10年后呢?10年后,也许就能发展出创作的能力。只要你不停地发展,而不停地发展,只需要设定一些简单的基础观念和状态。
笑来老师认为这些观念有6个,分别为健康、担当、改进、困境、产权和生产;状态有3个,分别为乐观、简单、专注。
我觉得单拿出一个基础观念就足以让个人不停地发展壮大,这个观念是改进。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改进的威力,以前,网上还流行人工智能下围棋下不过人类棋手;现在,人类已经不敢跟人工智能下围棋了。
只要不停地改进,就能不停地发展,此外,改进还让我心态更平和了。平和地面对过去那个很傻的自己,只要会改进,就会慢慢地聪明起来。
同时,改进也让我敢于做一些现在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看来做不到,只要不停地改进,长期产生复利效果,也许就做成了呢?
这同样适用于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