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再重看一本关于不确定性的好书——塔勒布的《黑天鹅》,思绪纷飞。
爱因斯坦关于疯子,有一个很有趣的定义,他认为疯子就是一直做同样的事情,希望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塔勒布是爱因斯坦眼中疯子的反面。
他出生在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十几岁的时候只能躲在地下室的图书馆看书,看了很多文学的书。
少年的时候,他柔情似水(我猜的)地说,他以为文学是他的全部。
青年的时候,他却去法国巴黎读了硬如磐石的数学专业。
研究生去美国读了跌宕起伏的金融专业。
出道后,在波浪诡谲的华尔街当股票交易员,利用金融危机(黑天鹅事件)赚了很多钱,30岁财务自由,就退休了。
这个家伙,一辈子过得非常不确定,就像他的书名一样,却活得非常富有。
年轻的时候,精神生活很富有,一天读7个小时的书。
成年后,物质生活很富有,30岁之前赚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中年后,著书立说,功成名就。今天在不确定性领域,已经很少有人敢公开跟他辩论了;如果跟他辩论,基本上就自取其辱。
他的《黑天鹅》一书,结构也不像其他好书一样确定,结构严谨。
感觉是古代的一个智者,在篝火旁边跟你天南地北地聊聊他的想法。
不同的是,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想法果实,都是由一根藤条(不确定性理论)长出来的。
随手掰开藤条上的一个果子,往里面一看,会看到里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一个深刻的理论体系。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想大概如此。
但是这本书却非常难读,如果听音频,基本上就听不出他在讲什么。
我曾边洗碗,边听过这本书,现在想起来,只能想起洗碗的流水声音。
这是一本需要边读,边停下来想想,再读的书。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需要这样的耐心。
读完这本书,阅读理解能力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有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