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昨天(9月7日)为止,我完整地学完了好的家庭教育第一轮课程(包括笑来老师的5次直播答疑及战友们分享的家庭成长故事),并输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特别有收获。
为了继续深入学习并践行课程中的观点和理论,今天,我回听了笑来老师的课前叮嘱部分的内容,现在对照自己第一轮的学习过程,简单做个复盘。
老师在课前叮嘱部分提到,好的家庭教育课程,每一节课的内容虽然都很简单,但是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认真思考、认真践行,不断改进。
在第一轮的学习过程中,我做到了反复、认真听课,对照老师给出的五个基础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思考每一节课的内容,并在鹅圈子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另外,自从跟着笑来老师学过写作课之后,老师的那句**“逻辑差的人,啥也干不好”**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刻。
记得老师在课程里也提到过:
> 很多家长之所以教育不好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逻辑差。
所以,在第一轮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每一节课的第5个基础问题“我是否能够想到一些与课堂要点相关的课外重点?都有哪些?”我也是尽量结合在Liuda老师的逻辑课上所学的内容来进行思考的。
因为,通过学习逻辑课,我知道几乎每一个常见的逻辑陷阱都有无数的变体,在家庭教育、家庭建设中一定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要反复学习、持续练习,逻辑必须要学一辈子。
以上两点是我在学习第一轮课程时“做到”的,这个做到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我只是做到了结合逻辑课所学来思考家庭教育课的内容,**但很多逻辑课中提到的认知陷阱,我依然会不断掉入,从这个角度来说,离真正的做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如果上面这两点算是勉强“做到”了,那么,下面这一点就是我完全没有做到的,那就是与家人沟通课程中的要点。
笑来老师在课前叮嘱里提到,很多时候,与家人沟通的难度是非常高的,而且这里的沟通不仅是和自己的爱人沟通,还包括与双方的父母沟通,对于现在的我,还处在仅仅尝试与爱人沟通的初级阶段,还进行得不是很顺利,更不谈与双方的父母沟通了。
笑来老师的课程是8月1日正式开始的,那时正好还在暑假里,我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提议一家三口一起听课,他俩也同意了,效果也挺好。
后来,因为单位里有事总加班,孩子爸爸就有点没耐心了,后面几次课也没有听,如果我强烈要求他听,他就会表现出抵触,我也就没有再坚持。
对于孩子,刚开始也会积极听课,有时还会提醒她爸爸要一起听课,后来也不怎么肯听课了.
今天,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似乎就是听了笑来老师在第4次直播答疑(惩罚机制是必要之恶)时提到“打比骂好”之后,自顾自地说了句“大人打小孩太疼了”,就不怎么积极听课了。
我想,她应该是想到了爸爸之前打她时的样子,可能因为有点害怕,所以对这个观点不是很赞同。
我当时没有太在意,今天做复盘,想到了这个细节,正好,马上就到中秋假期了,到时找个机会全家再一起听课,也和孩子说一下老师在课程里所说的“打”是个怎样的打法,以及为什么打比骂好。
通过第一轮的学习,我知道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须反复学、反复思考,才能刺激我们的行动。
**对于这一点,我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也愿意花时间去做这个事情,但是,对于与家人沟通,我容易操之过急。**
记得有一次,老公因为要赶一个材料,表示当时无法和我一起听课,我因为想让他一起听课的心切,就又重复了一遍我的想法,但他当时就显示出了不高兴的样子。
还好,我也一下子意识到了,如果我操之过急,会让他对和我一起听课产生逆反甚至排斥的情绪,那就不好了。
正如笑来老师在直播答疑时所说的:
> 对自己的另一半,一定要有更大的耐心,不要急着用语言去改变他,要让自己改变,从而影响他。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