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日更 Day188/200 今日424 全文3239 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这次换了一个城市,换了一家公司工作,见到了不小心面孔,不夸张的说,这段时间认识的人可能比我过去一两年总共认识的人还要多(不算偶然的一面之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过去一两年,在生活中,我好像就没认识多少人)。
其中,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当我新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联想到过去的我曾认识的某个人,通常是基于样貌和声音,这些感官层面的东西。
如果见到的这个人,很像我的一个关系还不错甚至很好的朋友,让我回想起过去的某段回忆,便会不自觉的,增大对对方的好感度,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回到了当初的某段时光。
让我联想到一个有关记忆的原理,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一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是调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而且如果我们能主动的将新事物和旧事物关联在一起的话,更加有利于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发现这么一种人际关系现象。
有一些人,经常和他们一块玩儿的,一起聊天的,出现在他们朋友圈的,是别人,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找的不是那些跟他们玩在一起的人,而是其它人,我就有朋友是这样的。
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
有些男生遇到问题了,倾向于找男生帮忙,而不是经常一起玩的女生,想一想也挺好理解的,而且不只是男生,很多女生也这样,她们的也倾向于找男生帮忙。
有些人相互之间关系还不错,可能因为大家平时的兴趣爱好,生活日常,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或者出于性格,本就不太习惯于经常联系,所以联系的不多,但是因为过去亲密的关系还在,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还是会很乐意主动伸出援手。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也有可能是,你好说话,他们的帮助没有那么容易被拒绝,或者就算被拒绝了,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这个也就是我们有时候会听到的一个词儿,叫老好人,可能真的是人好心善,也更可能是不懂得拒绝,所以别人也很喜欢找他们帮忙。
但除非真的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不然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我身上的话,我还是会挺不舒服的,就有点这个意思:平时没有想到我,但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想到我了。
以前我很主动,现在不想了
以前会刻意地找朋友聊天,但凡之前关系还不错的,都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对方生日的时候,或者有某些灵感的时候,找朋友联系一下,闲聊几句,也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就是想这么做。
后来慢慢的,就不想这么做了(人总会变了,真的没错),我想到了这么几点原因。
其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而且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来到深圳之后。不管是在上班,还是在路上,在家里,时间真的像流水一样,所以现在愈发在意自己的时间分配,和目标无关的事情,能少做就少做吧,朋友也的确不需要有那么多,有知心的几个就好(这个我也在努力)。
其二,主动的多了,被忽视被拒绝的次数也就多了。不在身边的朋友,通常大家也是微信联系,但有些朋友,会忽略到我的消息,而我的性格又偏向于比较敏感,所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都需要花点时间去排解一下情绪,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另外,我大概也不太想成为那个一直在主动而得不到相应回应的人,更不用说像一些情况,总是我在主动,慢慢的就有些累了。
其三, 感觉更能够适应孤独了,没有那么渴望朋友了,有时候别人联系我,还会觉得有点负担,毕竟需要占用时间。
要不要评价,要不要给建议
以前经常有一种倾向,看到别人的一种行为或者选择,就想要评价一下,就想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就比如,你为什么要买这个,我知道有另外一款性价比更高;你这种习惯不放,你应该这样这样,等等有很多。
但事实上,别人让我们评价,让我们干预,让我们给建议了吗,很多时候不是,而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了。
并且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多数情况下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优越感,一种自恋,也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我的想法我的选择更好,同时我们又觉得,我是为了你好,你咋就不听我的呢?
再说了,就算对方真的觉得是个问题,但没有主动意愿找我们解决问题,或者不打算付出一点代价,可能也并不会怎么重视我们的答案。
还有一些跟一些朋友的关系很奇妙,有些朋友,无论过了多久没见,再次见到的时候,还是当初的那种感觉,有时候还叠加了一层,久别重逢的感觉,反而更加亲切;但也有一些朋友,当初的关系明明很好,但就因为很久没见,所以慢慢的关系也就淡了。
怀旧
我算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尤其是上大学的时候,常会怀念过去某段时光里的某些人,某些事,也很喜欢故地重游的感觉,但拍了照片之后发给朋友,发现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回应,会有些失落,那时候我还会觉得,我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而别人好像不是。
但前两天,听笑来老师的一节课,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怀旧,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些时间里,我们没有太多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混的没有过去好,至少生活满意度没有那么高,所以才会一直眷顾着过去的美好。
而相反,如果一个人始终在进步,那自然也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又有什么理由一直怀念那个弱小无知的自己呢?
被忽视
前两天约一个高中同学吃饭,中途聊到了,还有哪些同学在这个城市,没事我就开始翻通讯录,还真被翻到了了几个,其中一个是以前关系还不错的,做过同桌的一个同学。
然后开开心心的打了个招呼,当天我没收到回复,我以为对方是太忙了,没注意到,于是第2天晚上我又发了一遍,还是没有回复,随后我看到对方还发了朋友圈,当然至今我也没收到回复。
从上大学到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了。
也没有想清楚,到底原因会是什么?
是因为大家都太忙了,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还是因为分开久了联系少了,生活交集少了,关系也就淡了;还是出于性格,觉得没有必要联系;自己混得并不好,所以不好意思去找以前的朋友,觉得没面子;又或者觉得自己混的太好,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的人身上;对方此时的状态不好,又或者主动的多了就是有一定概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者兼而有之。
在工作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同事之间彼此主要是通过微信来联系,尤其是不同部门的人,有些信息,对方明明看到了,但就是不回你,或者不马上回复。
工作中的话倒是挺好理解,因为同事的消息,很多时候意味着需要切换注意力,投入时间精力去干活,意味着压力和责任,尤其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或者是自己本身比较忙的情况下。
有时候不回复你的消息或者说不及时回复你的消息,也可以一种小小的报复,谁叫你之前对我态度不好,让你多等一会儿,或者就算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
最为关键的是,就算不回或者晚点回,也没有什么代价,尤其是在私聊这种情况下。
处理起来也简单
对于朋友来说,可以从这么来想。既然对方不尊重我,没有把我当成朋友,那我也没有必要这么主动了,也没有必要把对方当成朋友了,这样做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从朋友变成了陌生人。
当然更好的选择应该是降低对对方的期待,降低对对方的要求,减少感情上的投入,就比如以前是好朋友,以后把对方当成普通朋友。
有句话说,维系一个老朋友的关系,要比开创一份新关系要容易的多,而且过去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直接放弃确实有点不划算。从情感上的慰藉转变为利益和价值上的考量。
只要没有发生原则上的冲突,好像也没有必要say goodbye。
在工作上。
因为对对方没有情感上的期待,所以被忽视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我把事情做好,那你做什么都可以。
有些话,可以在群里说,群里有领导,也有其他人,对方看到了,就不太好意思不回。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方便的话,看到消息,就尽快给出反馈,就算不能马上给到对方想要的,也可以回一句收到,或者告诉对方,什么时候可以给到答案或者资源。
对于不小心漏回的消息,什么时候发现了,什么时候就告诉对方,不好意思,自己忘记回复了等等之类的话。就是几句比较简单的话,让对方觉得被尊重被看见,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