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写小作文,对我来说有四个时刻是最痛苦的(一般来说最好就说3点,这样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不过今天我想破个例)。
第一个痛苦时刻是不知道今天该写什么,别看我现在公众号更新的数量有568篇,以前上大学和工作的头两年也没少写,拢共加起来应该不少于70多万字,但每天依旧要痛苦于写作主题,而不是说这也能手熟尔。只是因为有了这70多万字打底,使得我内心坚定相信,只要我想写,总归是能写出来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和电脑大眼对小眼。
第二个痛苦时刻则是不知道每次开头的两个字该怎么。一般来说想写作主题会花费我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开头两字则会耗费我10分钟左右,大家看到我这么说可能会感到惊讶,觉得不就是打两个字吗,为啥要这么久的时间。
这其实是连续更新随笔内容所带来的副作用。因为随笔大多数都是写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能让自己记忆犹新的无非就是最近几天的。昨天看到这么一句话:记叙是对回忆的作弊,回忆是对现实的作弊,现实是对虚无的作弊。即如果是太久之前的生活内容,大脑肯定会对记忆加工美化,而这就不是我想要的了——本来人在将话说出口之前,就已经过滤过一番,只说能说的,现在要再经由大脑深度P图,那这内容还能「看」吗。反正我写做的初衷只是想尽可能忠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所以美化能免还是免了吧。
说回来,因为是记录最近几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看,所以用最多的开场白就是昨今前天、最近等几个词,但500多篇写下来后,这类词自己真是用吐了,于是就导致现在每篇文章的开头,自己都需要好生琢磨一番,到底要用什么字词来开这个头。
第三个时刻则是想不出一个让自己满意并和内容贴切的比喻。一个好的贴切的比喻有这么3个作用:第一个肯定就是增加文章字数;第二个则是通过比喻让读者对我所说的事情更记忆深刻;第三个则是一个好的比喻能大大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比如在昨天文章中我就用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比喻——自己无意识习惯性的打开动作,就像是有个看不见的鬼在摆动和操弄我的手指一般。
但好比喻是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刻意磨练才能获得的,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第四个痛苦时刻则是想转折词的时候。也就是但、可、不过、而且、其实等词。我自己很讨厌将一个词用到底用到老,觉得这样对自己太容易,同时文章的可读性也被大大降低,所以会刻意让自己多想想要如何转折、如何过渡,才能让文章读起来更像水流,是从高往低走,而不是费劲爬坡。
其实今天我一开始并不是要写现在的这一内容,而只是想要用文章痛苦时刻来做开头,以避免俗套。但万万没想到,刚开了个头,脑中关于写作痛苦时刻的记忆一下子全都翻涌到眼前,让我手想停都停不下来。所以今天原本想写的内容就只能往后推,让位给现在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