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别人询问起,你在什么部门?我说战略部。
这时,一般的回复就是“噢,这样哈”; 要不就是三个字“高大上”。
然后空气就有那么地一下子安静,不知道说啥啦……
做战略的小伙伴,估计有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个部门,在有的公司有,在有的公司没有。
按培训老师的讲法是,在企业没有解决生存前,特别是企业发展初期,产品即战略,生存下去就是战略,公司当然不也需要什么战略部门了。
其实,战略部的工作有时比较多。除了要做报告,也还要安排各种会议…..除了做市场分析,有时也会做数据分析…..还有可能要做预算、还有高管绩效考核…但总的来说,战略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战略分析研究、战略规划、战略分解落地、战略项目管理等。

(资料来源于华为的BLM模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战略部具体有三个比较特别的特点。
1.全局性
作为公司的战略部,必须须有全局意识,站在公司的角度去为公司着想。
下面的各路业务大大们,他们都是核心的领导层,但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会为自己所在事业部/部门考虑。
基于这点,我们会看到工作的安排也有它的特点,如:
战略部做的分析,是公司/集团级别的分析。
战略部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公司的整体指标达成情况;而业务板块,会是站在各业务板块来分析自己的工作。视角有所不同。
有一些综合统筹的项目、战略山头的项目,也由战略部牵头来负责。
一是对于公司或者对于客户来讲,它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牵头人,战略部在这方面有两个优势 :
一是资源调配上的优势。战略部,可以调配各方资源,起到一个综合协调的角色,协调各部门来完成各项事宜。
二是相对客观性。战略部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每个业务虽在公司的定位不同,但应该不会无故偏袒任何一方业务,会考虑各方业务的需求。但如果是交给某一个业务部门,屁股决定脑袋,资源倾斜上,应该是首先考虑本身业务的发展。

2.前瞻性
战略部也被理解为参谋部门,按常规逻辑来讲,战略部应该通过研究市场洞察,去发现市场机会或者做出预警,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所以从职能范畴,就应该看出,战略部,它应该是要懂业务,有干货,能够对企业做到战略牵引。但这部分,每个企业究竟能做到多少,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不管怎么说,一般的战略部门,都会有一些战略研究分析,包括宏观环境的分析,中观行业分析,微观层面上的标杆分析等,还有会做一些其它研究,都会出一些研究成果,只是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转变成战略指导和战略建议,各家公司可能发挥有所不同。
有的公司对战略研究很重视,可能前瞻性会更好些。听说华为有几千名做战略时,我相信他们的战略应该是可以做到战略牵引的。而且看现在很多华为老师写的书,包括在得到平台开课的一些华为的老师,可以看到,虽说他们出自战略部,但他们同样有过丰富的业务一线经验,再加上华为丰富的战略方法论体系及学习培训体系,这样的组合,自然能量也不同。
在战略这个板块,华为的战略部门绝对值得“标杆”重点研究。
下图是美的集团公开发布的绿色战略:

3.务实性
很多人会觉得战略高大上,其实战略它也需要务实性。
我自己在乙方做过管理咨询,也在甲方企业里,做过战略。我特别深的一点体会是,在甲方做战略,绝大多数的时间是花在战略落地执行上。
在年初做好年度规划、预算分解、高管绩效方案后,后面的每个月,更多的是围绕年初的目标进行分析追踪,去看战略落地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偏预警提醒。包括每个月的经营分析会议、战略项目的追踪….会有很多事项去落地,比如一个个会议的安排…..一个个事项的追踪…..
务实性,一是体现在制定公司未来发展时,要基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不能完全脱离实际。
战略意图可以很宏大,在外部环境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时,一下子目标定到明年是今年的10倍,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目标的制定,需要有一定的务实性。
务实性,也体现在要基于公司的文化。
每家公司的文化不一样,虽然有些公司也会提倡“拿来主义”但不管怎么拿来,战略部的行为,会议的组织等,都需要满足公司的文化属性,贴进业务。
有些公司是职业经理人文化,有些公司还是老板文化;有些公司一切从简,有些公司喜欢搞得大张旗鼓,就举个简单的例子,会议的选址安排可能都不一样。
务实性,也体现在战略落地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分析和沟通。
战略在落地过程中,要去分析出现在什么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要浮于表面,要做根因分析。
不仅要与自己的目标比,还要与同行比,要与标杆比。不仅要分析,更重要的分析后的及时改进举措,如果只分析,没有后续的改进行动,那也是白分析。在这方面,就是要把水烧开,把事情落实下去。

好了,以上就是对战略部门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多讨论。战略部门,兼具全局性、前瞻性和务实性的特点。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