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上警惕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不假思索的冥行妄作,另一种每天空想不肯去躬行。**
原文: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翻译:
徐爱又问:古人说知行是两件事,也是要让人知道,一要在知上下功夫,一要在行上下功夫,这样才好下功夫的着力点。
先生说:这却失去了古人的宗旨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效。若是体会要点,那么只说一个知,已经有行在里面了;只说一个行,也有知在里面了。
古人即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只是世上有一种人,他做事情懵懵懂懂,任意妄为,完全没有加以思考,就只会冥行妄作,所以一定要说一个知,才好去行。又有另一种人,茫茫荡荡,一天只会空想,全然不肯去躬行,全凭主观揣测,所以要说一个行,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知。
这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一种说法,如果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一句话就够了。现在人们去分成两件事去做,以为一定要知道了才去做。
我今天如果去讨论知的功夫,等弄清楚知之后再去行,那终身也不会去行,同时也终身不知其中的道理。这不是小毛病,导致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我今天说知行合一,也正是对症下药,这可不是我杜撰出来的。知行的本体原本就是这样的。今天若理解这个核心,即使是说两件事也是无妨的;若是不得要旨,即便说一个也是于事无补,也只是扯谈。
切自体察,事上琢磨:
践行知行合一,我觉得有件事情很重要,相信自己说的话,体现在你怎么说就怎么去做,自己都不会去做的道理也没有必要去说。
比如,自己一直强调专注很重要,如果做事、做选择一点都不专注,今天做做这个明天想想那个,那就在专注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也就可以说自己并不知道专注很重要,只是知道专注很重要这个说法而已。
比如,成事都是水滴石穿之功,都是日日不断,日积月累;自己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又想着怎么做这也行不通,做那也困难重重,如何能成事呢?这也是自己并不知道积累的重要性,只是知道有这个说法而已。
知行合一,你相信什么,那就按你相信的去做,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要做事,先做观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