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这是百度百科上关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注释。
对于这个从小听到大的成语,直到最近,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深意。
### 1.学习一键排版绝不是浪费时间
> 看了下本月的交付内容,排得还挺满,但每周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还抽空去看了场演唱会,到粥左罗社群做了一场分享,啥也没耽误。
这是塘主昨天中午在一键排版社群分享的内容。
看到塘主的这段分享,让我特别有感触。
每周做那么多事情,还依然有充足的娱乐放松时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塘主特别善用工具,这就使得他的工作效率特别高。
说起提升效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键排版。
到这个月底,我就跟着塘主学习一键排版整整10个月了。
现在的我,已经可以用一键排版调整出自己喜欢的排版样式了,虽然我确实花了些时间学习,但每周一次课的频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回想自己加入一键排版社群之前的状态,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需要手动排版,加上配图、修改等过程,花在排版上的时间经常会超过写一篇文章的时间。
现在,**通过持续学习,我的排版时间确实从一个小时缩短到了一秒,这绝对是砍柴前先“磨刀”的好处。**
### 2.搭建文章框架的重要性
说起一键排版,让我不由得想到写作,把“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思维迁移到写作过程中,也会帮助我们极大地提升效率。
一直以来,我练习写作的方式就是有个大致的选题之后就埋头开始写。
很多时候,在写的过程中,又会生出一些其他的想法,于是,写着写着就偏到其他的选题上了,这样的写作方式注定效率不高。
粥左罗老师在他的写作课上强调过搭建文章框架的重要性:
> 事先搭建好文章的框架,作用在于确立文章的主题和行文方向,让你的表达更有逻辑,主题更加明确,而且因为你的写作有了方向,你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写,你的写作效率会更高。
写文章前应该先列提纲,这个方法其实在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就教过,但我一直觉得那样做太耽误时间,不如直接写效率高。
然而,在最近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这种方法的不合理性,自己经常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感觉逻辑特别混乱。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是试着先搭好框架,即先确立写作主题,再列提纲,再搜集素材具体写的方式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其他灵感出现,我会随时记录下来,以备今后写作使用,而不是被临时出现的想法牵到其他主题上去。
**先搭好框架再开始写,绝对是练习写作时最好的“磨刀”方法。**
### 3.休息好也是为了跑得更好
随着身边“二阳”的人越来越多,你是不是也更加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我的这种感受特别强烈。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身体健康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身体健康,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
记得笑来老师在《好的家庭教育》课程中讲过:
> 在运动种类当中最简单、最有效、成本最低、最安全且最值得终生坚持的,就是跑步,而且不一定是快跑,慢跑都行。
听过那次课之后,这就成了我下定决心学习科学跑步方法的最重要理论依据。
加入跑步兴趣营之后,我了解到跑步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我当初以为的要每天跑、而且每次都要跑得足够快、足够远才算是有效的练习方法。
除了跑前热身、核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甚至连合理饮食以及保持充足睡眠都是这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只是一味地使蛮劲天天“傻”跑,其实是无法习得科学跑步方法的。
在这里,**休息好和跑前热身一样,都是跑步系统中的“磨刀”程序。**
### 4.凡事过犹不及
梳理到这里,又让我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凡事过犹不及。
如果你认为学习一键排版就是要把排版折腾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那就过了。
一键排版是不以读者混淆为前提,好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同样,如果在练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提纲列的足够详细,一定要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写,那也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这一点,粥左罗老师特别指出:
> 千万不要准备好了再开始写,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搭建好文章的框架后,就算是完成了磨刀的程序。
接下来最应该做的,就是动手开始写,如果觉得提纲不够完整,可以在搜集素材的时候进行补充。
对于跑步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以“要休息好再练习”为理由不训练,那绝对是要不得的态度。
富佳教练在直播中曾给出过建议:
> 在练习跑步的时候,可以采用跑二休一或者跑三休一的方式进行训练。
另外,他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小原则,那就是:
> 要学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思考当下的跑步状态是否让你觉得快乐。
如果觉得心率过快,可以通过调整速度和呼吸的方式来缓解。
总之,**我们在砍柴之前,一定要记得磨刀,但也不能一直磨刀不砍柴。**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磨刀不误砍柴工”相关且印象深刻的经历呢?欢迎扫码添加我的微信与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