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第一百五十四课,《职业素养》第四节课

>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英国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
这句捍卫言论自由的名句,很多人认为是出自伏尔泰,但事实上却是英国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根据“综述”了伏尔泰的思想而得出的评论,并且她将这句自己的评论加上了“引号”,让人们误以为是她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从而使得人们以为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伏尔泰的名言。
一句充分阐述了“事实”和 “观点”的话,却来自于一个“观点”而不是“事实”。
> **事实,意思就是事情的真实情形,是客观的存在**
> **观点,意思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对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是主观上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在刘润老师的文稿中重复两遍的一段话:
> **职业化的基础,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这是完全不需要解释的底层逻辑关系,非常清晰的说明了在我们职业化的自我提升中,需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去做?
### 就是区分“事实”和“观点”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不同人给我们传递的不同的信息,以反映出他们对于某一个相同的或者某些不同的客观问题的主观意识,在分清什么是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观点之前,我们先不能被任何一个信息而左右了自己的思考,别让自己的思绪就像河边的杨柳一样,随便一阵风,就摇摆不定。
试着抓住一切机会,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自我觉察,我们对于每一个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被简化为**“接受输入——自动处理——主动输出”。**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接受各种信息的输入。**
而随着信息的输入,我们不仅仅会主动的处理各种接收到的信息,我们还被动的被那些信息影响,形成我们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处理系统,就像各种隐藏的小程序绕过CPU处理就自动安装在电脑系统中,每次运行某些程序的时候就自动跳出来决定我们的下一步操作;所以,我们在主动和被动中,自动的处理一些我们在意的和不在意的信息。
在处理完各种信息之后,我们会选择主动输出,而这种主动输出又会附带着一些潜意识中的被动程序运行的结果。
**当我们明白了“自我觉察”的过程之后,那就可以刻意的练习:**
从“接受输入”开始,区别各种输入的信息究竟是“事实”还是“观点”;
在“自动处理”中,尽可能的用主动的意识关注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基于“事实”的还是来自于自己或者他人的“观点”的;
当我们选择“主动输出”时,同样也是刻意的保证自己输出的信息是基于“事实”的 “观点”。
当我们开始给自己建立“自我觉察”的认知体系开始,我们同时也在了解别人的认知体系,知道他们观点的来源,我们就能更加尊重对方观点的这个事实:
**_“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_**
**_“如果我是他,这么做也没有错”_**
**_“如果我是他,也会这么选择”_**
**_……_**
分清事实和观点,在[**《思维转换》**](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k3MTE4OQ==&mid=2247485126&idx=1&sn=d2bf7175a980664d10918604f54bb50e&chksm=90883d9ca7ffb48ab1cf2d7528dd8440c8e8585b825b56b8a7e089d68da4ff71835f7787d400&scene=21#wechat_redirect)中找到[**《双赢思维》**](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k3MTE4OQ==&mid=2247485173&idx=1&sn=f44ce9f3f71002f43766a1ad21764f4e&chksm=90883dafa7ffb4b98e2b31ad73e9ba4324d254e66453d5465a80449e7ab566324163e2d27d47&scene=21#wechat_redirect)的正确方式。
**PS:点击文中各篇文章名直接跳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