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了一个橙光游戏,一开始问的两个问题,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恶?也看见不少的小说描写这样或那样好人得到好报,或者好人很晚终于伸张了正义;但是在看不到的边缘,那些黑暗是否得到伸张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我们对待自己有的时候也是难以接受自己坏的一面,冷酷竞争的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排斥,因为我们需要去转化或者说接纳,接受自己的阴暗想法,但是去更加深刻地了解背后的原因。
就像是你开始无理由疯狂嫉妒别人,但是当你也有了一技之长,当然,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你会发现别人是非常温和的。尽管社会的标准是无法视而不见的,但是比较什么,和谁比较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是进步的开始。
嫉妒,说明你这方面不够,多看看别人如何处理,说这话能量会怎么变,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嫉妒,说明你心里你的潜意识认同你这方面不如他,没这么想到。
在班级里面第一名总是安然自若的,第二名却往往很紧张,而第三名却又是放松,第四名又是拼命学习,自私地开始卷。
人想干坏事很大程度上因为神经突触会随机连接,你的碎片化想法就会和别的想法连接,然后干扰你的决策。
教育是一副眼镜,有的时候擦干净,多勤洗,才不会因为生活的尘埃埋没,让我们时刻看得清楚。
但是自我觉知不要做一个完全的计划论者,保持生活的一定带宽,去思考未来,未来什么样子,那么现在需要什么?以始为终的思想;或许很矛盾,但是高级的思维就是能够判断两种冲突的思想中间的有效性。
推荐《人生的十二发展》最近很喜欢的一个教授,乔丹·彼得森。
关于AI的思考,批量生产的东西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那么其质量和思考是不是需要审视一下,如果经常喂养这些东西,或许吃饭休息的时候该戒断一下了。
对于自律,不要伤害身体,当你自残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原生内啡肽缓解,但是你一旦依赖,就需要更大的刺激,所以寻求正向的才是正道,而且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都是互相协作的,不要死磕我是自律的,然后活的每天都不快乐然后别人玩的一样考过了,或者得到了你辛苦都得不到的,那么你也就会容易想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