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明天的考试或者比赛,心跳就会不由自主的加快;一想起一周后要面对全校师生/全体同事做才艺展示,不仅仅是心跳加快,有时候还冒虚汗、双腿无力、甚至开始闹肚子,跑厕所的频率都比平时高了。上面描述的这些经历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这些症状就是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有时候也会把这种状态叫做焦虑。
根据2018年英国的一项压力调查表明,有3/4的人表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压力很大,以至于感到不知所措或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有1/3的人会有自杀的念头,还有1/6的人会自残。
看到上面的数据是不是心脏又不由自主地做了一个冲刺跑,感到压力更大了。压力有点像给你提买房需求的丈母娘,尽管很难,但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好消息是,虽然我们无法消除它,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前提是对它有一个科学的了解。
本文(可能有多篇)将从压力为什么存在,它的生理机能,以及它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分别做介绍,以便可以让我们更加坦然的面对它——你过来呀,我不怕你。
压力的生理基础,还得从大脑的杏仁核说起。杏仁核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是大脑的威胁检测模块。杏仁核又与大脑前部附件的皮层相连,这些皮层或者叫皮质(cortex)是用来处理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决定用的。杏仁核接到皮质传递给它的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跟它原始的记忆进行对比,当它发现这新接收的信息和那古老的、刻在记忆深处的危险信号相似时,就会发出两种求救信号。
第一种信号来自肾上腺素,它会激活我们古老的“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模块——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就会疯狂地输出肾上腺素,它使我们变得更加警觉,呼吸加快,四肢充血——我得比我同伴跑得更快才行,要不然就被狮子吃掉了。
第二种信号来自皮质醇,它使我们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保持活跃,并释放储存的葡萄糖给我们补充能量,这样跑起来才更有劲。与此同时,它还会抑制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以此来节省能量——物资匮乏,暂停一切不必要的活动,能省一点是一点,共渡坚时。这个皮质醇是个过日子的好手,但是,它也有不好的一面——诱发炎症。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组织开始受损,出现肿胀,然后白细胞就会随之忙碌起来。白细胞会淹没受损组织,并吞噬侵入病原体或帮助保护免受伤害。当威胁过去后,皮质醇水平下降,我们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就是压力产生的机制,它是有实打实的生理基础的,并不是一种心理现象。尽管这套诱发压力的机制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压力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