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管理学著作,很多成功的公司都说明了给顾客创造价值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解决了顾客价值的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经营的问题之树。
但实际上,企业经营是个太复杂的问题。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当形形色色的人聚到一起,夹杂着各种利益和情感,使企业本身也形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它有自己的使命、习惯、原则,甚至有自己的性格。
#### 现金流
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生命的话,它最第一诉求就是生存。人会因为没有食物饿死,同样,企业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实际上几乎所有企业的死亡原因都是因为现金流缺失。
现金流这个概念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说的直白些就是企业这个生命或者说“这个人“的口袋里有多少钱。
钱天然就是有时间属性的:
* 企业的产品卖出去,收到货款需要时间
* 企业收到顾客的钱,每月付给供应商货款,甚至有些强势企业每半年才给供应商付一次款
* 企业一次性付款采购的设备可能可以使用5年
* 企业一次性兴建的厂房,可能可以使用10年
* 员工每天都出售时间给企业,企业按月或者按年支付薪酬
* 企业可能有一些外部投资在不确定的时间点会有回报或者亏损
这些钱的收入支出,也就是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构成了不同时间口袋里的钱,也就是现金流。
企业口袋里有钱,哪怕暂时盈利不多甚至亏损也不会破产;口袋里没钱哪怕盈利很多也会饿死破产。
经营好现金流是企业保障生存最重要的问题,现金流为正——企业生,现金流为负——企业死。
#### 顾客价值
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是手段,社会是目的。企业给顾客提供了价值也就是帮社会解决了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
任何能存在的企业都是正在参与解决了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的。哪怕是一个早餐摊,也是帮助过路的行人解决了早餐的问题。企业想要成长,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禀赋,要么把现有的问题解决的更好更深入,要么去发现更大的社会问题去解决。
由于能提供同样价值或者普通价值的企业是很多的,企业想获得更多利润要么把现有价值做的更深入,要么去发现提供不一样的价值。
比如某面馆除了把面做好吃之外,每次出餐之前就把面汤的问题调整到刚刚好,避免了面太烫顾客要等它凉的情况,帮助顾客节省了时间,面馆也提升了翻台率,这种不一样的价值就提升了面馆的利润。(这种面馆笔者只听说过,没见过,说明看起来很容易实现的不同价值提供,也很少有企业去采用)
比如笔者在日本看到所有高速公路ETC的栏杆都是被锯断的(看起来是锯断的,实际上设计出来就是那么短的),这样不光能提升车辆通行效率,车辆不用减速到几乎刹停栏杆才抬起,并且栏杆本身的材料成本也降低了,起降消耗的电力成本也降低了。(这个并不难实现,但在国内从没见过)
甚至ETC本身就已经是极其过时的技术了,如果用摄像头识别车牌(很多停车场已经使用的很成熟了),就更加的低成本高效率,给顾客创造了价值,自然企业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样的社会问题比比即是,企业能创造顾客价值的机会自然也就广泛存在。
#### 成本
迈克尔波特说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打造一系列独特的经营活动达到总成本领先。
比如美国西南航空的经营策略。航空领域提供的产品很单一,很难做出差异化,所以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美国西南航空通过通过一系列独特的经营活动,达到总成本领先,在竞争中胜出。
* 单一机型——统一采购,统一维护,降低了成本
* 单一舱级——没有头等舱,飞机可以容纳更多经济舱座位,也节省了头等舱的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
* 不提供餐食——降低成本
* 不对号入座——加快乘客入座时间,减少飞机滞留机场的时间,节省成本
* 只飞短途——不飞停靠、中转的航班,提升飞机周转率,降低成本
* 提高员工工作时间——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每月飞行时间62小时,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等等一系列独特的经营活动有效降低了成本,在竞争激烈的航空业中胜出。
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主体价值没有很大削弱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独特的经营活动,大幅降低成本,自然能在竞争中胜出。
创新之父熊彼特说一切伟大的创新本质上都是把成本降低了30%以上。
集装箱发明之前,国际贸易的效率极其低下。货物上船极其依赖人力,一艘货船要装满货常常要在港口停上一个多月。货物的摆放也没法好好的利用船上的空间,摆放在底部的货物箱子称重不够,上面摆放过多货物就是灾难。货物也存在交叉摆放气味污染的情况,这种情况和低端超市食品、调味品、化妆品区仅凭鼻子就能区分出来是一样的道理。航行中的颠簸更是对货物摆放的大考验,完好无损运到目的港的货物要找到足够多的工人卸货,轻重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货物搬运是极其繁重的工作。搬上卡车的货物到了目的地还要再次卸货。这整个物流过程中,无数的时间、体力、金钱就浪费掉了。集装箱的发明和使用极大的降低了物流成本,远超过30%,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大规模国际贸易,就没有细致的国际分工,就没有丰富的物质让生活变得方便,就没有今天的国际格局,甚至就没有今天的国家崛起,集装箱是互联网诞生之前的50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发明。
提到互联网,我们想象一下互联网时代之前信息是怎么流动的:文字还没发明之前只有口口相传,这个时间段极其漫长,通常意义上的人类——晚期智人,至少在5万年前就出现了,最早的文字是在5千年前出现的,这中间45000年的时间信息、知识的传播成本、储存成本极高,传播仅限于口口相传,储存则是靠老人的智商,形式则是谚语、忌讳、故事。即使到今天我们仍然会有相信谚语,爱听故事的习惯。文字的发明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知识的传播成本,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起来很夸张,实际上文字发明的意义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字发明,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变得容易传播,更多的人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这不就是“天雨粟”吗?过去鬼神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鬼神才能使用的力量比如风能水能——风车、水车、灌溉,因为文字可以记录,一代一代的知识可以记录、发展、传承、改进,人类也可以使用并且一代比一代用得更好,“鬼夜哭”也就可以理解了。造纸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每一项进步都进一步降低了知识的传播、储存成本,机器印刷的发明让信息、知识这种奢侈品便宜到能让普通市民每天阅读报纸的程度。互联网的普及更是让信息的成本无限接近于零,甚至从信息的海洋里找到有效的信息都变得困难了,移动互联网更是进了一步,信息不光成本接近于零,还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接近于零。甚至催生了短视频,出现了信息返祖现象,文字是进化后的信息,视频类似更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故事,短视频对于本来已经习惯、熟练、高效掌握文字的人来说是提高了知识的成本,但从另一个角度,对于下沉市场本来没有阅读文字习惯、没有高效掌握文字获取知识的人群来说是降低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成本。
物质成本、信息成本的降低驱动了社会福利的改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总结,现金流保证企业生存、价值是企业能存在的原因、成本是企业壮大基业长青的基石。企业的经营很复杂,单把任何一个问题列为问题之树的核心都有失偏颇。企业经营围绕这三个核心不断的去改善,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