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刷完了豆豆的三部曲,即《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
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遥远的救世主》的改编电视剧《天道》开始看的,然后又觉得不过瘾,于是看了一遍原著。之后对作者的思想所触动,然后追着读完其余两部,顺序是《天幕红尘》和《背叛》。所以,如果让我给你推荐一个阅读的次序,那就是按我的阅读次序来看。
从作者出版的时间顺序上来看,我这个阅读的顺序完全是颠三倒四的,唯一有点规律的就是从第二部开始,按照顺序开始看,即看完第二部看第三部,然后又回过来,看第一部。
这么看,反倒是构成了一个小循环了。如果用其第三部书中的说法,这算是小小的践行了一次“见路不走”的思想。
何为见路不走?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
**01**
**作者的简介**
豆豆,即李雪,女,1970年生,高中文凭,中国内地女作家。
70年代是中国社会体制转型的时代,很多年青写手都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1975年往后来的小伙子们和大姑娘们,大器早成,不是写书出了名,就是演戏、唱歌出了名。这种现象就叫“70后写作”或者“70后现象”。70后作家是当今文坛最具冲击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学力量。
作者17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2005年5月1日出版了《遥远的救世主》。2011年12月,又完成长篇政治小说《天幕红尘》,于2013年7月出售。
豆豆虽然作品很火,但她是一个能够拎得清轻重的人,不想出名,她想要平静的生活,也想要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她愿意把自己酿的淡而又淡淡名贵。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主题也都是无情的商界狼性的生存原则与人性良知的挑战与平衡之难。《天幕红尘》除了继续保持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十分突出。
在记者对豆豆提出采访请求时,豆豆委婉谢绝了,请注意,是谢绝,而不是拒绝。豆豆称自己不善口语表达,喜欢安静,低调应该是她为人处事的基调。可见作家豆豆却如此深居浅出,不爱功名。
豆豆三部曲《天道》、《背叛》、《天幕红尘》,为读者打开一扇人生觉醒的大门。天道是觉悟,背叛是生存哲学,天幕红尘之“见路不走”更像是红尘当中的修行。
**02**
**小说时代背景**
豆豆的三部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资本和文化涌入国内,对当时的社会青年产生极大的影响,出现了一批批出国潮,知识分子和精英都以出国为骄傲,国企改组,大量国有资产被侵吞和变卖,,国内由于很多国企倒闭,出现大量下岗潮,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犯罪活动猖獗的90年代。
低智商的犯罪分子靠狠劲和不要命抢银行等通过暴力手段获利,而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是利用法律的漏洞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金钱。
**03**
**三部小说的概要**
《背叛》主要情节
东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总经理宋一坤突然被捕。没有人想到这是他为了保全实力,自己把自己策划人狱。年轻聪颖的女记者夏英杰受朋友之托前去探监,竟然对宋一坤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于是自己策划自杀。她以死相威胁,终于赢得了宋一坤对她的臣服。然而宋一坤此时已囊空如洗,他真的愿意就此把男人的生存筹码押在一个女人身上?宋一坤开始策划一个庞大工程。他在夏英杰完成了长篇小说创作后,携书稿去了一趟北京,途中安排好友方于云研制一项专利,并顺便对江州皮革厂的地理位置考察了一番,又插空去了一趟上海。然而,不久方子云的合作伙伴携600万巨款潜逃,受骗农民中不断发生流血事件,方子云受良心责备自杀了。夏英杰了解内情后大为震惊,当机立断胁迫好友叶红军倒戈,秘密退还赃款,亲手使她自己的心上人宋一坤精心策划的即将合龙的工程瞬间陷人绝境。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宋一坤不得不背叛自己。
这是一个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一部大变革时期的灵魂仟悔录!在弥漫着情爱与血腥的商战中,只有人类良知与正义的光芒四射!
《背叛》主要主题和观点
《背叛》的主要主题是商业与人性,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商业道德的缺失。小说中的主要观点是: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遥远的救世主》主要情节
讲述了男主角丁元英与女主角芮小丹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不是享受私欲的爱情,而是悲悯人世的爱情,他们的爱里包含着音乐之情、文化之思、社会之观、国家之爱,体现出他们爱情品格的超越与传奇色彩。
故事讲述了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超出常人的手段,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后来又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但退出是要受到惩罚的,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甚至穷到天天吃方便面。
回到古城“隐居”时,认识了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如今在古城刑警队任职的女刑警队员芮小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一对音响发烧友演变成了一对爱情发烧友,上演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
《遥远的救世主》主要主题和观点
主要主题和观点是商业狼道精神。小说反映了践踏规则的商业狼道精神,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思考和关照,实质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
《天幕红尘》主要情节
《天幕红尘》是豆豆的小说之一,讲述了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始终不离“政治”;而叶子农作为一个“西马”的信奉者,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终于被海外右翼势力杀害的故事。他的“见路不走”的如禅偈般的哲言,贯穿了全书,神秘莫测,成为人人在破解的一道难题。巨商,演艺明星,海外学子,纷纷登场,场景在莫斯科,纽约,巴黎,匈牙利,中国之间穿梭般展开,全书带给人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阅读冲击力。
《天幕红尘》主要主题和观点
主题是人生,而豆豆的观点则是“不找死,不找活,平常过日子就好”。书中讲述了大量叶子农的人生观以及他的辩证逻辑,将儒释道相结合,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叶子农在《天幕红尘》里的境界似乎又比《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更高一筹。他对生死、聚散、成败、取舍的领悟,真正达到了佛家“心无所住”的高度。
**04**
**三部小说的共同点**
都有一个能洞察社会运作的主要人物,宋一坤、丁元英和叶子农。而且几乎都有决胜千里之外,力挽狂澜的能力,但下场都不怎么完美。除了丁还活着之外,其余两位都挂了。
虽说三人极其聪明,但同时也极其低调,几乎不与争论什么。其实,不是不争,而是一种洞察之后的通透。言语也极其精准到位,几乎从不多说废话。而且都拥有深度钻研的能力。
还有就是三人的情感都是被动的,都是一个大胆聪慧的女子对其倾慕主动产生好感,并与之交往。
三部作品中都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语句。
在《背叛》中宋一坤对方子云的评价“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乍一看挺有高深的,再一想,这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吗!
佛性是导人向善,道德至上;狼性则是使人逐利,利益至上。
人在尔虞我诈的商场,必然得推崇狼性,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利益。人在私下的修身养性,则可以学习佛性,让自己的精神有个安住的地方。
人活于世,用我们的文化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字“度”。虽然缥缈虚无,但几乎任何事情都在其中,思考到最后都在其中运行这个说不上来个究竟的尺度。就如马云最近的演讲中提到的“变化”一般,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且还不损失原则。真正做到孔夫子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虽然难做到,但这不正是每个人一生在做的事情吗。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对文化的理解之深奥,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最大的感受就是救世主之所以遥远,是因为人们把这份希望放在自己之外的人身上了,所以遥远。
正如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与自己最近的就是自己,但同时也是最遥远的距离,这观念的转变可谓一念一世界,即极其容易同时也极其有难度。
莫不是所有的真理都如此吗!我猜是的,那些凝聚了多少代人以及经过时空的沉淀,到如今还依旧存在的内容,不是没有用,而是由于太过于被人所熟知,所以很多人并不在乎。于是,继续摸索着前人走过的路还不知,这不就是最大的弯路吗!虽然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没有白走的路,但如果有方法论可参考借鉴,难道不应该学习并使用吗!
是的,同样如上面那句话一样,一念一世界。
在《天幕红尘》中叶子农的一句“见路不走”,不仅把书中的人物吸引着,同时也吸引着读者,其中就包括我。
但看到书中的解释后,又是那么的释然。如同上面说的一样,其实很多道理就是那么普通且有用,但就是被人所忽视,因为太过于普通而不被重视。
何为见路不走?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如果直接说实事求是,那么几乎没人在意,所以换个词包装一下。就如如今的概念其实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相同的问题,但在不同领域中就变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于是,这个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而只有那些有洞察力的人才能驰骋于这个社会。
当然,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大致的意思)是大明星戴梦岩对叶子农说“瞧你那个穷酸样”“谢谢”方子云回道。戴梦岩不解“为什么说谢谢”,方子云“如果我的穷酸样让你觉得有尊严,让你有面子,那么我的穷酸样就是有价值的,而你让我看到了我的价值,你说我该不该谢谢你!”
这句话同样不仅触动到了对话之人,也触动到了作为读者之一的我。叶子农的观察角度之刁钻,这个是常人所不及的,而且人家还是以对方好的情境下展开的,同时也是展现自我价值的一方,又避免了与对方展开直接对抗的情况。高人之所人是高人,观察以及思考的角度就是不同,不仅能升到高空俯视全局,与此同时还能深入具体细节中展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