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梳理了经常提起的人生七个工具:**SWOT、PDCA、6W2H、SMART、WBS、时间管理、二八原则**,既是自已的一次学习,也是分享给大家, 愿大家有所收获。
#### 一、SWOT分析
**是什么?**
“S-W-O-T”:代表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
**怎么用?**
SWOT分析的关键是:列好“S-W-O-T”后,把四个字母两两组合,如下图所示,形成四大策略:

简谈SWOT四大策略:
> 策略一,SO:优势+机会
>
> “优势+机会”的“杠杆效应”,会利用内部优势,撬动并抓住外部机会,让你闪闪发光。
> 策略二,WO:劣势+机会
>
> “劣势+机会”的“抑制性”,会压制你的优势,放大你的劣势;这时候需要采取“扭转性战略”,改变劣势,进而弥补你的劣势,并通过改善自己,赢得难得的机会。
> 策略三,ST:优势+威胁
>
> “优势+威胁”,将会体现出“脆弱性”,这时候需要采取“多元化战略”,发挥优势,尽量规避面临的威胁。
> 策略四,WT:劣势+威胁
>
> “劣势+威胁”,你遇到了最困难的“问题性”局面,这时候需要采用“防御型战略”,即要将你的劣势最小化,或者快速弥补劣势,来规避威胁。
所以,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产生上述四大场景,并根据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战略进行应对的分析工具。
> 通过运用SWOT分析,并按照它的模式看待现实世界时,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总结出外部环境正在或即将发生的变化,进而有可能发现一些趋势性的东西。
#### 二、PDCA循环
**是什么?**
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P-D-C-A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处理)。
> 戴明是一位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却成名于日本。在他的帮助下,丰田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丰田喜一郎说: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甚至为戴明设立了质量管理领域全国性的最高奖: 戴明奖。
**怎么用?**
PDCA循环主要分为四个过程:
> 第一,Plan(计划)
>
> 如,一个PDCA式的计划会议,有四步:1、根据现状找出问题;2、根据问题找出原因、3、确定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计划。
>
> 注:一个PDCA循环式的“计划”,一定要有“Who do what by when”,也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做什么”。
> 第二,Do(行动)
>
> 行动,是最占用时间,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 第三,Check(检查)
>
> 每一件交代出去的任务,就像一个扔出去的回行镖,最终必须回到你的手上,这是PDCA的关键,一定不能出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状态。
> 第四,Act(处理)
>
> 处理不是行动,而是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或者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
> 总结成功经验,是“处理”这个环节极其重要的工作。
>
> 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也很重要。这将保证,问题一旦出鞘,最终一定会被解决。除非大家决定主动放弃,否则不可能出现做着做着,这个问题再也没人关心,从此不了了之的情况。

#### 三、6W2H
**是什么?****
6W2H:What, Why, Who, Whom, When, Where, How, Howmuch
**怎么用?**
在做事的过程中,为了让我们的任务更清晰,就可以采用6W2H的思维方式,让任务更好地执行。
> What:工作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
>
> Why:做这项任务的原因
>
> Who:参加这项任务的具体人员,以及负责人
>
> Whom:执行的对象是什么
>
> When: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段执行任务
>
> Where:任务发生的地点
>
> How:用什么方法进行
>
> 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完成到什么程度
在做事的过程中,多运用 6W2H 框架来规划任务,可以使得其更条理化,杜绝盲目。
#### 四、SMART原则
**是什么?**
SMART原则:一种制定目标的方法;
SMART分别代表:
> Specific(具体的)
>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
> Attainable(可实现的)
>
> Relevant(相关的)
>
> 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
**怎么用?**
运用 SMART 原则,即是:用 Specific 去除模棱两可;用 Measurable 去除争议;用 Attainable 去除不切实际;用 Relevant 去除无关目标;用 Time-Based 抵制无限拖延。

#### 五、WBS
**是什么?**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也叫“工作分解结构”。
WBS,就是把目标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工作,工作再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
> WBS,是以项目的可交付结果为导向而对项目任务进行的分组,它把项目整体任务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单元,工作分解结构的每一个细分层次表示对项目可交付结果更细致的定义和描述。
>
> WBS其实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成果的所有工作定义的层次化结果。
**WBS运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第一,每项任务,或者工作,或者日常活动,只能指派给一个人,其他人可以参与,但只能由一个人负责;
>
> 第二,所有人的日常工作加在一起,就应该能得到工作、任务的总和,不能缺漏;这两点,又被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 第三,就是每项任务、工作、日常活动,都要定义“可交付的成果”,也就是“拿什么来回话”。
WBS,是我们解决复杂问题时较好的思考方法,可能把复杂问题化简为繁,各个击破。
#### 六、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一个被大家说过很多很多的的话题,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话题和相应的技巧,如**四象限法、任务清单,25 分钟计时器和杂项清单,子弹记录**等等,还有:**化整为零,把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具体的步骤;适当使用社会压力,倒逼自己及时做事**等克服拖延症的相应技巧,大家可以去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已的方法,在自已的实际中运用,最终有所收获。
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法:

其实,时间是不可能被我们管理的,因为时间的流逝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不可能对某个人来说时间流逝快,对某个人来说时间流逝慢,所以,时间管理是不可能的。
那么,据说的时间管理是指什么呢?
其实,时间管理,说的是管理我们自已,是管理运用时间的人和事。
#### 七、二八法则
**是什么?**
二八法则,即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
> 二八法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https://baike.baidu.com/item/约瑟夫·朱兰/446413)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https://baike.baidu.com/item/维尔弗雷多·帕累托/9119237)的名字命名。
>
> 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因此,该法则又被成为80/20法则。

例如:
> 全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
>
> 一个行业80%的市场被20%的头部公司占据;
>
> 一家公司80%的生意来自20%的重点客户;
注意:
> 二八法则的运用,是一个存量思维,即可以总结过去,但对未来任用不太明显。
>
> 例如:虽然我们知道80%的生意来自于20%的客户,但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户是属于重要的20%,还是不重要的80%。
>
> 即,二八法则,是幂律分布最直观的表现,而幂律分布是不可预测的。
>
> 但是,在每个二八法则作用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找到产生它的原因,尽可能的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混沌变为清晰,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工具的使用,能让我们做事的效率更高。
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人生工具,让自已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