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在昨天的分享中开玩笑的说,过去500多天里,看着践行群成员定投他是很着急的。投资活动中,最残酷的就是时间的不可逆性,错过就是错过了。在他看来,BOX未来必定会疯狂上涨。看着这些明晃晃摆在我们面前的钱我们没有使劲地去捡,他都替我们难受吧。
推销践行群的时候,我也有过跟笑来老师相似的感受。
加入践行群后是获益匪浅的。我甚至觉得不需要100%,哪怕只践行了获得的新认知中的50%,那都能让人生有质的改变。我曾为自己能做出加入践行群的决定得意的要死。
但即使是这样,每次在我苦口婆心的向身边亲友推销它,希望对方也能享受到这个社群的好的时候。他们通常回应我的都是漫不经心,有时甚至是敷衍的神态。从郁闷到无法理解,再到理解镜像世界的存在感到释然。现在想起来,更多是为自己冒冷汗**“如果听到‘加入践行群’的召唤作漠不关心样的是我,那可真是太恐怖了!”**
可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对未知充满了恐惧。未知就像一大片在自己面前延展开的黑暗,虽然偶尔也会鼓起勇气探着脑袋往里看,拼命的睁大眼睛试图看见什么。可未知依然未知,谁都会害怕自己只往前踏出一步就掉入万丈深渊,因此束手束脚,停滞不前。
还好,在BOX从美金2块涨到4块,期间最低跌到1块左右的500多天里,我尽力了。
过去,我完全与“理性消费”背道而驰。买件T恤花几百,干啥都讲仪式感。
但从“使劲”定投BOX开始,我觉得二三十块的T恤,就已经能非常圆满的完成一件裹身布的任务了。省下的钱,自然是被我换成了BOX。又因为是BOX,所以我现在省下来的,未来可能是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啊。这么一想,看着过去那些只因为喜欢就买回来,但使用率并不高的东西,就真是一点也不香了。
笑来老师常说,投资要用到死也用不着的钱。但我想过,万一我的“死”不管是时间点和方式都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呢?。而我的钱就算不拿来投资,也没办法应对我的“死”怎么办?
此处应该激活长期视角和风险意识。假如我每年花200块为自己购买一份运动意外险,虽然不多,但当我碰到踢球时意外受伤需要很多钱治疗的情况时,这份之前看起来小小的保险却能为我省下不少钱。也算为我“使劲”定投,添砖加瓦了。
投资是一个人的事,也是全家人的事。因为我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利益,而跟我利益相关的事,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思维和行动,进而让家人察觉到。
所以关于BOX,我和我老婆聊过无数次,区块链、比特币、李笑来老师、践行群等。虽然在投资这方面,她也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但好在,定投策略的有效性的确是跨制度的。
记得当时我跟他解释定投策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买一点,并且长期持有等标的价格上涨的时候。她脸上写满了问号,但还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并没有反驳我,而是一直不断的微微点头。
最后真是被无计可施了,我就说,这跟让孩子每天吃鸡蛋喝牛奶是一个意思。今天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你不会看到他马上长高长壮。因为投资跟补充营养一样,是需要做很长时间才能有回报的事情。既然科学已经证明鸡蛋和牛奶是非常好的营养来源,我们就应该相信科学然后持续摄入就好了,未来终会看到回报的。
如果BOX是一个可增值的资产,那就应该“使劲”定投它;如果收入没办法立刻提高,那么现在为了给定投旅程保驾护航,其实我还有很多可以尽力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