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雷的第621篇镜像世界**
我们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后悔**。其实关于后悔的话题,我之前也或多或少的说过,今天我想再聊一聊。
我们所有的后悔其实就是一种滞后的判断。你看,“后悔”两个字拆开,一个是“后”,一个是“悔”。
后,就是我们的此时此刻的位置,我们不可能对未来未知的事情产生后悔,只能对过去的事产生了悔悟的心理活动,那么我们此时此刻就是过去的后。
这就有点意思了,后悔本质上就是回顾过去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态,这种心理动态会影响到我们现在乃至以后的言行。
**后悔的产生来源主要是我们对过去付出的回报在此时此刻回顾的时候产生了某种心理的误差**;我们之所以后悔,就是觉得自己曾经的付出与之后的收获不成正比,而造成了损失规避。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辛苦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少了。
所以,我们会后悔当初的某种付出或者是某个选择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此时此刻认为自己的收获相比于之前的付出有误差,这种误差通过我们内心的情绪加工就变成了某种损失,就激活了我们站在此时此刻对过往的损失规避,这就是后悔。
正如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哲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无论我们对自己曾经的损失产生如何程度的悔过情绪,都无法从此时此刻挽回过去的某些损失。当时当刻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是那个时候我们个人能力的体现,只是站在此时此刻我们再去评估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周围环境、乃至于我们的能力都与当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用现在的尺子去测量过去而产生了某种意识形态上的损失差距,从而激发了我们的后悔情绪。
你说这合理吗?
30岁的你,后悔15岁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15岁的你能体会到了30岁时因为学历不高、能力不强、家庭不殷实而带来的那些生活压力吗?所以,15岁的你不好好学习也是那个时候的你的真实体现。我们再设想一下,60岁的你是不是也会后悔30岁的自己没有好好的陪伴家人,而失去了与家人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但是30岁的自己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也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谋生之中。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第二次收获的时候把第一次收获中的损失弥补回来,因为每一次的收获都是对于你之前一段时间投入的平等回报。就算在过去之后我们用当时当刻的评估标准发现,自己确实收获的少了,吃了亏了,蒙受损失了,那也是说明你当时当刻的能力没有办法避免损失让自己获得平等的回报,这依然还是自己当时当刻能力的缺陷。**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并不是在下一次弥补上一次的损失,而是在下一次尽可能的多收获,为的就是让未来的自己不对现在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