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雷的第805篇镜像世界**
***
以前就听到过一句广告词叫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说出这样广告词的商家就想告诉客户,他们一直在积极的更新换代自己的产品,他们一直充满活力,他们拥有强劲的实力去研发更好更新的产品,而且这种更好更新是持续存在的,同时也在告诉客户他们会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服务……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反而表达出了积极向上的美好希望和能够实现美好未来的实力。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
**既然还会有更好的,那此时此刻的我们是该付出去获得此时此刻已经最好的还是等待未来更好的出现后再“不见兔子不撒鹰”呢?**
没错,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以至于在经济学上我们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发现了各种的理论概念,比如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应……这些概念的衍生,就是为了在此时此刻最好和未来更好之间做出既符合当下又符合未来需求的最优选择的分析工具。
我这篇小短文没有办法告诉你最优解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我的最优解是什么,做选择不难,分析也不难,我们面前的各个选项没有正确的答案。你在当下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符合当下最优的答案;你等待蛰伏去选择未来某个时段更好的在那个时候在那时那刻对你来说也是最有解。
而我给出来的标准答案则是符合你当时当刻实际情况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绝大部分的选择,在我们回头看做出滞后判断的时候都会有瑕疵,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后悔和认为还能够再优化的空间,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和实力做出更高的选项拱自己选择,所以此时此刻最适合我们的往往就是符合我们的能力能够我们需求的选择。
这个选择并不是最差的那个,也或许还有更好的,但一切都受我们当时当刻自身实践能力的限制,看似更好的选择并无法真正落实以达到我们利益的最大化。
上阵打仗,你得拿出趁手的武器,而不是扛起那看起来勇猛出众的大家伙,80多斤的冷艳锯也只有关公能耍出几千年来的威风,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把小匕首就足以防身了,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所能操盘的资金总会有上限的,但是一个基金经理操盘的资金上限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则是个天文数字。
**究竟选择此时此刻最好还是未来的更好,取决于我们当下的能力,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锅小了米多了饭就煮不熟,锅太大而米太少,烧出来的只有稀的没有干的照样会饿肚子。**
当我们立足于当下的时候,又回到了认清自己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