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班共创写作08| 记录感知
> 总负责:诺诺、王莉莉
> 编辑:诺诺、王莉莉
> 参与人员:打卡小组

1:2020.11.16 写作打卡 曹超磊
《胃口小一点吧》
记得原来看过的哆唻A梦中有一集提到大雄为了应对学校考试,向哆唻A梦要来了“记忆面包[1]”,他以为这样能够便通过考试,没想到最后还是要全部从头开始记。
此处插入图片
凌嵚多多少少是想过,如果记忆知识能够变成吃面包的方式,那我就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背书,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去看电影、跟朋友聊天。
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大部分人的记忆方式是遵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的,即记忆相隔的时间越长,遗忘率越高。
此处插入图片
如果想一次性记下很多东西还不忘,相信我
记得越快,忘得也越快。
为了应对还有不到一个月的六级考试,凌嵚是真的想一下子把那该死的单词书吃掉,但也只能想想,毕竟那只是在漫画中才存在的神奇道具。
那抱怨也抱怨过了,还是想想怎么把六级考试通过吧。
六级考试的题型跟四级类似,包含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翻译。写作和翻译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中英文互译的过程。
所以我只需要花一份时间在它们上,去找一些作文题来自己先写,然后对照标准答案,划出答案上精彩的复杂句和过渡词,并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接下来的重头戏在听力和阅读上。
听力跟前 6 年做的都不一样,主要是四六级的听力只放一遍,没有回听的机会,所以要想尽可能拿到分,必须一次性抓住关键信息。
我想来想去,只能是平时多听英语,找些听力练习来做,当然现在还没到那个阶段,现在先背单词。
平时多让自己听英文演讲、看英语新闻,让自己浸泡在英语中,提升英语语感。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看 TED 演讲,一次演讲也不长,大概 10 几分钟,课间就能看完。
剩下的阅读理解,关键是要自己能够读懂文章,理解它到底写了什么,做到这样再去做题,简直不要太爽。
所谓的“我读懂了,但题目我还是做错了“这类的说辞,其实还是没读懂,只是自以为明白了。
还是找一些题目来练习吧,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可以试着开始读原版书。不管是不是每句话都明白意思,反正往下读好了,毕竟完成大于完美。
说到这个,凌嵚又想起来上学期买的《Animal Farm》和《The Outsider》,它们在书架上囤了一学期的灰,不提了,寒假回去填坑。
这样分析完,总没有那么焦虑了,正如俗话说的
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那我就把六级考试拆成这 4 个部分,慢慢来,不着急。
正如施瓦辛格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那样,他将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财力支持-->要获得财团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需要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施瓦辛格想做美国总统,我只想以较高的分数通过六级,还是件没那么困难的事吧。
想到这儿,我只需要按照分解后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就好了,不需要胡思乱想。与其想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多看两行英文,反正凌嵚是这么想的。
最后,祝大家晚安,明天又是忙着做事的一天。
References
[1] 记忆面包: https://doraemon.fandom.com/zh/wiki/%E8%A8%98%E6%86%B6%E5%90%90%E5%8F%B8?variant=zh-my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7%E5%BF%98%E6%9B%B2%E7%BA%BF
——————————————————————
2:#09 我眼中的荷兰人
李向征 – 荷兰生活碎碎念 2020.11.16
说起荷兰人,在外的口碑首先是小气,抠门,荷兰人是最早提出AA制的国家,有些夫妻之间,都一直严格执行AA制,家里的所有开支和账单都是对半各付,或者按照夫妻收入比例分摊,朋友之间在外吃饭,或者是喝杯咖啡,更是AA制,结账的时候服务生很习惯先问清楚:帐单是分开付还是一起付?
荷兰人互相间送礼,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不超过10欧,去朋友家拜访,一般带束花,或者拿一盒巧克力,一瓶红酒,都是很好的礼物,生日礼物同样不超过10欧,可以包装得很精美,可以手写卡片仪式感很重,但价值一定不要超过10欧,礼尚往来,礼虽轻但情谊重。
朋友过生日请客去家里玩,一般也会注明是下午1:00-5:00之类,主人家会准备下午茶点,在一起唱生日歌,吃块蛋糕,一起开开心心拆礼物,然后,可以散场了。千万不要饿着肚子去,千万不要以为管吃饱。
即使婚礼,即使更隆重的日子,大概流程都是如此。
如果荷兰人请你去他家吃晚饭,天啦, 那基本不太可能。
学校学期结束,送给老师的小礼物,同样约定俗成不超过5欧,礼轻仁义重,这一点荷兰人的文化习俗很靠近中国人的想法。
所以荷兰人的交往,简单,直接,说好听的是注重精神上的交流,天气好的时候去咖啡馆坐坐,点一杯酒或一杯咖啡,可以独坐看来往风景,可以和朋友神聊瞎侃,总之,这杯咖啡就可以搞掂了。
但同时,如果荷兰人正儿八经去餐馆吃饭,他们的消费反而不会小气,餐前酒或饮料,正餐,甜点,餐后再点一杯饮料,每一个流程反而不会节省或考虑费用。
所以,他们只是选择怎么消费而已。比如,对于饮食和穿着,他们非常随意,饮食健康简单,穿着实用舒适,但是对于家居装饰,对于旅行消费,他们绝对出手大方,如果有100欧来规划花费,我觉得荷兰人会花30%来装饰家居,修整花园,会花30%来做家庭旅行费用,旅行可远可近,但必不可少,会花20%用于孩子的教育和娱乐项目,10%用来饮食,10%来添置衣物。
每年7-8月是荷兰和欧洲最好的季节,早上5点就天亮,晚上11点才天黑,阳光灿烂,温度适宜,景色宜人。最好的季节,荷兰人是用来度假的,这两个月所有事情都可能会延后,任何解释都可以说这是假期,大家会心一笑,表示非常理解。即使国王、议会,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也会择期休假了。
荷兰的税务制度中,有一项规定是每年5月公司要派发一笔度假金给员工,是每一个员工都有,只有你有工作,即使是兼职工作,临时工作,每年5月都有收到这笔钱,金额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工资水准,按年收入的8%计算。
有了度假金,再给你24天的带薪假期,只要提前和公司商量好,这个假期安排可以自行决定休假时间。所以,发了钱,有了时间,度假是必须的啊。
我觉得荷兰人抠门更多的是消费的观念不同。该花的钱大方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省。荷兰人出门逛街的口头禅是“看看,看看,就不买”,成了欧洲国家的店铺吐糟荷兰人的经典段子。
以抠门出名的荷兰人,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世界上最“乐善好施,美好善良”的国家,荷兰人在关键时候,捐款帮助他人时,从不犹豫。
对于荷兰人金钱的观念,我花了很长时间从了解到完全接受,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我深深佩服荷兰人对于打招呼的礼节。
我们住在鹿特丹,相对来说移民人口占比比较大,在鹿特丹的湖边森林散步,大多数人是对面走来,低着头或自顾自就过去了,但往荷兰中部或以荷兰人生活为主的乡村去,基本上是见面都会打招呼,不管认不认识,碰到了就会打招呼问候。我们经常去中部的森林自然公园徒步,一整天下来,肯定得说几十遍hello之类。说Hello的时候,还得眼睛看着对方,面带微笑。
在一个等候区域,比如去看家庭医生,或者一个小封闭空间,进来的人基本都会给所有说“早上好”“下午好”之类再就坐。
我们来荷兰的第一年,去芬兰旅行,回程的时候先搭乘早上6:30的支线飞机到赫尔辛基再转飞荷兰,早上5:00小巴车开始挨着酒店接游客去机场,大家坐在车上时都昏昏欲睡,最后一站酒店上来一家人,一上车就大声地说“各位早上好”,我开玩笑说这是荷兰人吧,后来听他们说话,果真是荷兰人。
我们搬新家之后,带着小点心去拜访邻居,邻居很认真地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说我丈夫是谁,我有2个孩子,他们叫什么名字,一一都会介绍。我有时候想或许是因为一个家庭的观念,在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荷兰夫妻一般都会一起准备晚餐,周末一起带孩子玩耍,家长会之类的活动或者重大的节日,夫妻一定会一起参加。
婚姻在荷兰人的生活中不是非选项,如果愿意可以选择同居,在法律上都是合法的,豆豆出生之后我去市政厅给她注册登记,办事人员问我:他爸爸是你的丈夫吗?我说当然,办事人员说:喔,那可不一定,他不是你的丈夫,也可以是孩子的爸爸。有一次和豆豆同学的妈妈聊天,告别的时候我说问候你的丈夫,她很认真地纠正说,是我的男朋友。
荷兰人如果感情受了伤,或者没遇到合适的伴侣,他们更愿意选择单身而不是凑合在一起的婚姻。如果婚姻不美满,即使有了孩子,他们也会选择离婚,父母双方共同来抚养孩子。夫妻如果能相伴到老年,那多半很温馨,走路都会并着肩,手牵着手。
对于生活,我觉得荷兰人活得很通透,哪些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哪些是外在的给别人看的,他们分得很清楚,活得不纠结。而对于人生,他们看着更通透,不管是对于工作,对于孩子,对于家庭中的责任,他们会保持着分寸和距离,他们会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内心需求,保持身体健康,保持精神愉悦,好好得生活,而年长者也坦然接受生命在慢慢地消逝,每年有7000多位荷兰老人接受安乐死,从程序上来说,安乐死需要提前半年安排,再三确认意愿才会实施。
有质量地生活,有尊严地死去,这是我理解的荷兰人的人生哲学。
————————————————————————
3:2020/11/16 烽哥
良好的睡眠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写了一本书叫《我们如何学习》,有一讲说到巩固学习成果,靠的是睡眠。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闲着,是在回放白天的经历,把海马体的信息传输到更深的脑区,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
按照这个理论,想要学习成长快就要好好睡觉,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显然是不符合脑科学原理的。如此说来,非常犯困还坚持学习恨不得用牙签把眼皮撑起来的方式显然是错误的,得赶紧去睡觉,在睡觉的过程中大脑就在巩固睡前所学的知识。
我突然就释然了,以前天天自责一到晚上十点就犯困的自己,恨自己不能多保持俩小时的清醒用来读书学习。即便我强打精神学习效率也是非常低的,我的大脑需要休息。
好好睡觉真的非常重要。能巩固学习成果
————————————————————————
4:2020.11.16 写作打卡 贺峰
写作一直就让我爱恨交加。
曾经为了完成假期作业而不得不写出一篇篇仅有一句话的日记,曾经为了凑满800字来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多分段、重复相同的字眼,曾经面对阅读理解题目、就是不知道究竟从哪里看出来作者想表达的竟然是那个意思而痛苦不堪,这可不是什么好受的经历。
从此,在我对写作心生厌烦的同时,对作家而生心景仰。
但是,写作确实是一个异常强大的沟通工具,凭借文章这个载体,一个人竟然可以活上千年,比如老子、佛陀、耶稣……
开始写作也有两年多了,之前也就是随便写写,也只能是随便写写,刚开始几乎都是些无力吐嘈的文字,全都是垃圾,慢慢地就开始不全都是垃圾了,到现在也体会到写作在方面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有时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就是所谓的“心灵写作”。这种方式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在这一段时间内,自己可以保持专注状态,让自己安静下来,能看到自己的思考交把它给敲出来。
有时候,我会提前把要写的内容先构思好,然后找时间把它敲出来。
有时候,我会去网上收集别人对某个主题怎么看的,然后,来验证下自己的观点的哪些部分是有真正的价值的,是值得分享的。
有时候,直接打开讯飞输入法,直接说上几分钟,看着文字一个个在手机屏幕上飞舞着。
当然,这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
5:王晓燕 20201116 写作课
“微习惯”的大威力你尝试过吗?
自己一度比较喜欢追剧,很多时候只要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的节奏,当业余时间自己沉迷于追剧时,什么自律,什么学习,什么做长期有用的事情等等都忘记了。
但是当自己从追剧中走出来的时候又开始懊悔追剧追完好空虚,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后面从几个方面入手截止目前一个多月,没有追一部剧。
第一:首先给自己制造追剧的麻烦程度。
就比如我现在手机APP里视频相关的软件只有“央视频”偶尔下班时间看下新闻联播。
其他所有视频软件全部卸载,自己最爱的“人人视频”追美剧利器,也卸载了,还有国内主流的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 优酷视频等全部卸载。
特别是当晚上吃饭的时候,平时都想吃着饭刷个剧啥的,但是一想到还要下载APP,然后想到自己卸载的初衷就不下载了。
第二:自己想做什么建立自己的“微习惯”
“微习惯”的核心是这个项目对于你来说很容易完成,就是这样的习惯容易坚持,而且坚持下来效果很显而易见。
虽然自己一直有运动的习惯,但是今年很少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左右了,所以先从运动开始。
自己受到《微习惯》这本书启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事的运动---每天一个平板支撑,而且这个平板支撑不要求一定要达到多长时间。
当你开始做的时候,把瑜伽垫一铺地上,做一个平板撑一分多钟,那么快过去,感觉不再做一些其他动作都对不起铺下的瑜伽垫,然后就再做以下其他需要瑜伽垫的动作。随便10来分都过去了,
当运动一开始就想再运动下,或者第二天,第三天,你平板撑时间不由自主的都想坚持比前一天更久一点。同时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就这样自己坚持了19天了,其实现在没觉得坚持有多难,希望可以挑战更高纪录。
再者就是现在坚持了一周的日更公众号,虽然现在很少人看,但是很多时候写出来和你说出来差距还是蛮大的, 写了就要注重语言组织能力,注意逻辑性等。
一开始从来没想到自己可以日更,每天哪有那么多事可以写的,但是当你真的硬性给你自己一个规定,加上还有践行群成员一起看到别人都在努力,还有这个每天写作内容也没限制,字数也没限制,所以也算一个“微习惯”压力没有那么大。
有时候有些话题其实跟朋友聊过很多次,但是就没想到写下来,但是当你某天没有想好要讲的话题时,不经意间想起来就是一篇不错的素材。
每天当你坐在电脑前开始写的时候,脑子里其实还是挺多东西可以写的,只是你如果只是想想的话,也就停留在想那个阶段了。
当坚持一件事情比较久的话,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所以如果大家有自己特别想做一直没做的,都可以尝试先从“微习惯”做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
6:20201116张扬帆打卡
如何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
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从孩子阶段就能被影响。你愿意相信孩子,他就可以做得到。
今晚跟上次提到的孩子讲题,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让他自己把题目再看一遍,带着读了一下条件和问题,他咋咋呼呼说哦哦会了,原来不难。两道题都是这样。所以与其说是讲题,不如说是陪伴和鼓励。
XX,你可以的,下次要相信自己……
“你就是啥也不会,让你写你不写,懒死你”她妈声音响起。
“老师,我妈又在批评我”
之前我把他理解为懒,不爱动脑,尽管一如既往的烦他说话的方式,但突然就更多了几分同情。他不是懒,是怕,怕自己不会,怕写错一步被批评。
相比于自己写错会挨骂,那“我不会写”就安全很多。
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学习是孩子为自己将来打基础,但为什么不交给他自己负责呢?我觉得是相信的力量。想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一定得先相信孩子是可以的。然后无论是鼓励还是鞭策,都只是方式,而信念会通过行为传递给他。
————————————————————————
7:李麟 11.16 西澳游记(3)
1月12日 天气:晴,地点:Augusta, Albany
今天的路线是离开玛格丽特河,一路向东南方向开往这次旅行路张的最南端Albany。
一、Leeuwin Cape Lighthouse
第一站是澳大利亚最西南端的灯塔Leeuwin Cape Lighthouse, Leeuwin角也是印度洋和南极海的交汇点。也许是位处澳大利亚大陆的最西南角,视野格外开阔,感觉天都变得更高了。独特的地理位置连毒蛇也来凑热闹,方向标旁边里的草丛里真的看到有毒蛇悠闲里爬出来,爬过柏油路,爬进路另一边的草丛里。
当天要开车的路程遥远,离开前我们在Cafe买了一点吃的,当做加餐,老余随口问了一句,路上哪里有吃饭的地方,店员说,没有,万幸没有多想,立马多买了四个人的午餐,坐上车出发了。
二、原始森林中的午餐
一路向南再向东,小镇渐渐消失,树渐渐多起来,越来越多,遮挡了西澳灼人的阳光。一边开我们一边庆幸,庆幸老余的随口,庆幸我们没有“多想一点”,------路上无人烟,除了旅途中的小汽车和运输货车。于是,在森林边过往车辆的休息区,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
三、Walpole树上行走Tree top walk
午餐后又开了2个小时我们到了Walpole,Walpole森林公园的Tree top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在不破坏树木的前提下,修建了一条距地面40米高,600多米长的树上行走通道,可以站在高处欣赏茂盛的树冠。树种以Red Tingle桉树为主,这是西澳特有的一种桉树树种,这种树最明显的特征是树干中央的大洞,著名的the Giant Tingle Tree树干上的大洞甚至可以容纳一辆小汽车。之所以形成中空的树干,是因为Tingle的树干中心常常遭到真菌和昆虫的侵蚀而死去,森林大火又将这些死去的部分烧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树干中空的模样。
四、Green Pools and Elephants Rocks
离开Wolpole,我们继续开车往Albany赶。偶遇Green Pool,成了我强烈给朋友安利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照片说明一切,地如其名,我们到那里时已经是下午5点,起风了,天有些阴,但景色仍然是一流的。再往里走是一大片巨石,Elephants Rock,这里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形状逼真、体量巨大的石头,不如说是巨石所带来的静谧的气氛。穿过两块巨石之间的狭窄缝隙,就看到了辽阔的大海,海浪夹着风与浪花的喧闹,衬托着巨石益发静谧,石头上的每一个小孔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
五、抵达Albany
短暂停留后,一路狂奔,月色好像在追着我们跑,路上的森林不知什么时候少了,小镇子多了起来。在今天驱车400多公里之后,在天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Albany。
————————————————————————
8:李孟君 11.17 https://www.jianshu.com/p/71ad7628d54e
————————————————————————
9:张泽腾 11.16 https://www.jianshu.com/p/d514a12a6204?utm_campaign=shakespear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
————————————————————————
10:20201116写作打卡 韩伏利
—中蛊
读《beyond feelings》时,书上讲到的每一个谬误,感觉自己都犯过。印象最深的一种谬误是,对一个人有好感,那个人推荐的所有东西都会无脑跟风。等那阵狂热过去后再回想起来,感觉像被下蛊一样。
我曾经的某位领导,我觉得她讲话特别具有说服力,每次都让我觉得好有道理。一段时间下来,只要她说什么事情,我都马上照做,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慢慢地变成了只知道执行,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工作机器。
除了工作之外,她无意中提到的哪个衣服好穿、哪个护肤品好用、哪个理财产品好投等等之类的,我完全照搬,从不去想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我在思想上对她形成了完全的依赖,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人,在她输入指令的时候就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在没有指令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以至于她调离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极其不习惯。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独立地开展工作,当别人来问我意见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回答。当我努力去回想原来的领导是怎么处理问题的时候,我完全想不起来她是如何应付的,只知道自己在她说了之后去机械执行,完全没有过脑。
我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没有吸收!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很出色,每一项任务都完美完成了,却原来只当了一回工具人,没有学习,没有成长。
之后,我开始重新学习,重新思考。在工作之前想一想有哪些解决方法,在工作时想一想有没有风险,在工作之后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不要做机械的执行者,一定要学习思考,否则做出再多的成绩,对自己的成长也毫无用处。
————————————————————————
11:11月16日写作打卡 朵儿
今天的思维有些堵塞,翻看了五月份的一篇作业,提交在这里。
再好好听下笑来老师的课程。。
一幅名画在面世之前,一定是经过多次的修改、润色;一件工艺品在摆上展台之前,一定是经过无数次的精细打磨;一位明星在出道之前,也一定是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经历过修身之道和不经历这个过程,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经修身之后的人生是精致的,多彩的,有意义的。
修身的过程,就是对自己人生进行打磨的过程。曾国藩老先生的修身三件事:谨言、修容、静坐。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帮助。
谨言。
就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谨慎,要三思。不能随随便便想说就说,尤其在公共场合。
针对这一点,我发现自己平时说话时,总是喜欢脱口而出,别人的话刚结束,我就接上走了,生怕掉在了后边。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怎么才能做到谨言呢?在出口之前一定要在脑海里想一下,慢三秒之后在说出来。话一旦说出去了,就收不回来了。因此,一定要说前先问自己,这句话该说还是不该说,该怎么说?这样说有何弊端,有何益处?
修容
修容就是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要做到干净整洁,落落大方。不蓬头垢面,不腌臜拖沓。着装要端庄得体,不能搞奇装异服。发型、装束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整体给人一种干练、果断的印象。
静坐
静坐就是通过冥想要让自己静下心来,通过静坐摈弃浮躁的心态,通过静坐反思自己的言行,向内关注自己的身体。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省吾身就是修身。
从现在开始,在以后每天的日子里,我也要三省吾身,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
12:2020.11.16 写作打卡 林中漫步
《围城—无所适从的人生,活的有多纠结》
根据书里的描写,孙小姐的长相很是一般,性格很安静。
而方鸿渐跟孙小姐的关系的开始,也许是孙小姐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书里描写了这样一段:星期日下午,鸿渐正在准备讲义,孙小姐进来了,脸色比路上红活的多。鸿渐要去叫辛楣,孙小姐说,他刚从辛楣哪儿来,政治系的教授们再开座谈会呢,满屋子的烟,她瞧人多有事就没坐下。后来辛楣来到鸿渐的屋里说:好了,那批人送走了,—孙小姐,我知道你不会就去的。”他说这话全无用意,可是孙小姐脸红。
画重点:“辛楣说这话没有任何用意,孙小姐脸红。”孙小姐若是没有心思,怎么会露出这样娇羞的模样。况且,见到辛楣以后,孙小姐坐一会走了,也就是说,去找辛楣并没有什么事情要说。
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试探之后,孙小姐自知辛楣对她没有想法,转而选择了看起来性格随和的方鸿渐。
这样就明白了:本来孙小姐去三闾大学任教,是孙小姐的父亲恳求辛楣的帮忙。此后辛楣也没有什么地方得罪她,为什么到后来孙小姐极不喜欢辛楣,甚至是表现的很讨厌辛楣,并且她跟鸿渐结婚以后阻止方鸿渐跟辛楣交往的原因了。
有意思的是,方鸿渐从没有看出这个缘由。
他跟孙柔嘉决定订婚的过程,也让人觉得牵强。辛楣离开三闾大学以后,孙柔嘉来找方鸿渐问个辛楣离开的原因,路上闲聊,孙柔嘉说有人写匿名信给她爸爸,造方鸿渐和她的谣言。方鸿渐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又碰到他们的同事李梅亭和陆子潇,孙柔嘉不安的样子,让他觉得谣言都造到孙家了,一切都完了,就随它去吧。“随它去”的意思,就是,任由事态发展吧。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负不了责了!
接下来他一边后悔、懊恼,一边顺着李梅亭和陆子潇言语的挑逗接话茬,随口就答应了他跟孙柔嘉的订婚宴一定不会漏了他们两个。应承完同事,文中描写:方鸿渐感觉云里雾里,失掉自主。
等同事走远了,孙小姐道歉说:我看他们两个人,心里就慌了,不知怎样才好。请方先生原谅—刚才说的话,不当真的。”
接下来方鸿渐的反应,让人不可思议:鸿渐忽觉身心疲惫,没精神对付,搀着她手说:“我可句句当真,也许正是我所要求的。”
心里的真实感受,跟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一个东一个西,完全不搭嘎!而方鸿渐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书中没有描写,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法,只有无所适从感受。
就这样,方鸿渐跟柔嘉订了婚,然后结婚。
婚后的日子,可想而知的别扭,方鸿渐跟柔嘉姑母水火不容的矛盾,柔嘉对鸿渐和辛楣友谊的厌恶(当然,鸿渐是不知道原因的),甚至家里的家具物件都可以成为他们夫妻两个欧气吵架的导火索。
苏文纨说:“法国有一句话,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如果,是自由的城堡,那住在里面的人,应该不会想要逃出来吧。
————————————————————————
13:2020.11.16 韩国瑞写作打卡
【正确的难受】
想象一下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一份新的工作,眼前的所有都是新的,新的技能,新的同事,新的工作环境。
此时的我们对从未接触过的新工作有些紧张,因为这份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需要我们动用脑力和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的。而过去我们只是学习了这方面技能的理论知识,而现在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创造价值的时候,有点兴奋伴有紧张和有所期待。
面对新技能,困难一个接一个,问的乐于帮忙的老同事都有些不耐烦了,困难还是那么多,那么一刻想放弃了,感受是那么的难受。
这就是正确的难受,很难受的时候不放弃,然后,走过低谷过了最困难的阶段,慢慢的就渐入佳境,技能掌握越来越熟练,后来就是得心应手,因为忍受了正确的难受,因此而习得了新的技能,相比从前的处境眼界生活都更好了。
这不就是一次难得的重生经历吗?是的。
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一定要学会写作,参加完财富自由路开始了写作,越往后写认识的优秀的写作者越多,但自己的写作能力感觉没啥提升,越往后写越写不出东西,很难受,继续忍受那种难受,而且没有人督促你,全靠自觉,一度忍受不了这种难受,断了几次。
底层很认同写作,道理也懂,可就是放弃了好几次,放弃很容易,忍受难受继续走下去很难,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工作中忍受了正确的难受,才习得了新技能获得了重生,写作依然是正确的难受,忍受正确的难受走下去,就能渐渐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习得技能,想象一下写作能力的未来,那时候生活、处境、赚钱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那时候已然生活在了更好的世界。
————————————————————————
14:2020.11.16写作打卡 诺诺
《所有的路都要自己走一遍,才能拥有自己的技术》
今天重新听了一遍笑来老师的写作课,说想要打造品牌有影响力,越写越好,你必须每天完成2万的输入,1000字的输出。
不要到处找答案怎么办?写什么?就是硬着头皮天天写。
也许刚开始你会发现脑子里有很多想说的点儿,可是叫你写一篇文章或是一段话写清楚的时候你确发现自己组织不了语言。
在你没有做过,看别人做的时候,你会以为很简单,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开始做的时候你才能理解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当你跌跌撞撞开始的时候,哪怕写的在别人看来都是垃圾,在别人眼里也产生不了什么大价值,可是对你自己来说,所走的每一步路都会算数。
爱迪生当时在发明电灯泡的时候,曾经尝试了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据说当他试验到第1000种材料的时候,有一位记者过来问他说:“爱迪生先生,为了发明电灯泡,您已经失败了1000次了,为什么还不放弃啊?”
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1000次,我是成功了1000次。因为,我成功的证明了哪些耐热材料是行不通的。”
也许有一天你可以流畅的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一篇还不错的文章,但这是你前面每天持续输出积累的结果。
这段每天硬写的经历你是绕不过去的,“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从来没有做过啊,或者做了,做的还不够多啊。
你不能怪是道理没有用,方法论是给我们的方向,它并不能快速让你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手。
没让你快速成为一个高手唯一靠谱的方法就是“认真”,认真就是走捷径。
为什么一句话可以表达的至简的道理要写一本书,当作者把一步一步走过的路展现给你看的时候,你会看到希望,认为自己努努力力,也可以够的着。
希望可以点亮你的决心!
————————————————————————
15:大幸运2020.11.16 薛佳倩
日积月累
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常常出现这四个大字“日积月累”,初闻不知词中意,再看已是成年时。日积月累,顾名思义一天学一点,不断地积累下来。然后通常会用考试这个手段来检验你那段时间内学习成果,大学的考试里,普遍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平时不读书,考前挑灯夜读。突击战略,在某种意义上很有成效,但其实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掉进了非长期主义的陷阱里。不注重过程,而注重短期的结果。学习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有时候你根本看不不见成效,起起伏伏更是常态。但是当你渡过了那段高低错落的山峰之后,你总会看到想要看到的风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16: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