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我知道的太晚了,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甚至有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会感慨,进入践行群太晚了,要是早点就好了。
针对这种情况,针对这种心理,笑来老师在2020年9月28日给践行群成员讲了一节课,题目是《早不如久》。

* 一、关于“早”这个概念
1. 早或者晚是相比较而言的。
其实,所谓的“早”或者是“晚”是由比较的基准所决定的。这就好比上午10点钟,相对于上午9点来说,是晚了,但是相对于上午11点来说,还是早的呢。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感慨一件事情自己知道晚了的时候,其实只是相对于这件事情发生的起始时间晚了而已。
这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时光一去不复返,当时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办法弥补。所以感叹没有任何意义。
2. 早知道≠早做到
也有一些情况,很多人可能确实相对于其他人早知道了一些消息,早想通了一些道理,早看到了一些机遇,但是,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付诸行动。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所谓的“空想”,与其感叹,不如现在行动起来。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3. 早行动≠坚持到最后
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马拉松。
有些人即便是真的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也说明不了任何的问题,和最终的成功更是相差着十分遥远的距离。特别是在投资领域,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想清楚,那么早上车,很有可能也会早下车。
身在币圈,我们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盈利20%下车的,有盈利50%下车的,也有盈利100%下车的,他们或许真的比我们要“早”一步上车,可是在距离终点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就早早下车了,然后彻底销声匿迹了。他们以为自己大大的赚了一笔,可是谁能想到,如果不下车,赚到的会更多呢?
* 二、笑到最后的关键是“久”
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一样,做一件事情做的久了,自然就会比别人懂得多一些。如果自己再用点心,就会成为专家。成为专家之后,必然就会比一般人做的更好。就像卖油翁说的
>无他, 但手熟尔。
在投资领域中,也是这样的吗?在《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投资领域里,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呢?只有一个:长期。
这里根本就没有提到“早”“晚”的问题,这里只提到一个词“长期”。很显然,在投资领域中,做的久才是核心关键。
而很多人,虽然早早的就进入了投资领域,但是因为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核心关键概念,最终导致自己投资某个标的的“早”不但没有成为优势,反而成了自己追悔莫及的终身遗憾。
* 三、久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人认为,做一件事情做的“久”,是因为某个人有毅力,有决心,甚至有信仰,所以可以排除万难,所以可以百折不挠。
这一点或许不可否认,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
那就是:“久”是因,而非果。
也就是说,那些所谓的有毅力的人在当初做选择的时候,就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甄别,他们选择了那些可以做很久的事情去做。比如:读书、写作、销售、健身、投资、陪家人、帮朋友......
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要做很久的,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都做不完,所以,一旦开始做的时候,就不可能很快结束,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久。
表面上看,人和人都差不了太多,但实际上呢?人和人甚至都不是一个物种。为了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以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想清楚,这是一件值得做很久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