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友你好!我是写作定投者穆逸扬。
> 今天是2020年11月13日,是我在飞贴新作日更的第38天。
***多年以后,面对拼多多的逼人势头,阿里彼时的掌门人将会想起他们上线淘宝特价版的那个并不遥远的下午***……
祭出这个百年孤独式的装逼开头之后,终于要带大家来聊一聊近年来最颠覆我三观、让我跑完从看不起到看不懂进而到看不上最后到真香的王境泽闭环的牛逼公司—— ~~3亿~~ ……啊不对,已经是7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本文就是想让你彻底明白,为什么拼多多在我看来是一家伟大的电商公司。
事情还要从5年前的2015年说起,这家由游戏公司为母体孵化出来的拼团电商低调成立。此后便很快在一个被认为早已尘埃落定的行业走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增长道路:
> 1、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
>
> 2、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户量突破1亿,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IDG资本、腾讯、高榕资本领投。
>
> 3、2016年10月10日,拼多多周年庆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元。
>
> 4、2017年09月,用户超过1亿,月GMV超100亿,日均订单超过100万单;
>
> 5、2017年12月,用户数量突破3亿,成为仅次于淘宝,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
> 6、2018年4月,拼多多获得新一轮30亿美金融资,腾讯领投,投后估值超过150亿,大约是唯品会市值的两倍。
>
> 7、2018年6月29日,拼多多提交招股书。
>
> 8、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
创立仅三年,换做是一般的创业公司,大多还在为探索商业模式或者引入下一轮融资而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拼多多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整走过了从野蛮生长到跻身主流再到成功上市的全过程。
而这背后的一切源起,还得从智能手机被重新发明的2007年说起。如果你跟我一样经历过那个“混沌初开”之前的年代,应该还依稀记得初代iPhone上市之前,市场上手机造型的千姿百态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功能高度单一。那时候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跟手机几乎沾不上边,彼时PC还是接入互联网几乎唯一的选择。
如今拼多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的阿里和京东正是诞生在那个遥远的PC互联网时代,在那时候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且能够在电商平台上完成注册、下单、绑卡这一系列操作并最终完成支付绝对是一件门槛颇高的事情。那时候很多人虽然知道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价廉物美,但苦于无法完成上面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只能眼睁睁看着线上的实惠价格却无从下手。
这种被压抑的需求甚至催生了一种在今天无法想象的服务:淘宝代购。一些熟练掌握淘宝网购操作的人,开始向周围的人提供在淘宝上代下单代付款甚至代收货的服务,这种服务甚至一度蔚然成风,使得淘宝官方还为此专门上线了页面并召开了线下的招商说明会。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有多魔幻,当年就是多么的现实——电商这种新生事物的物美价廉和更多有需求的人因为使用门槛限制却无法享受到这样的价廉物美。这个阿里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以京东为代表的一众电商后起之秀也都没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正是这种长期存在的供需错配,为后来拼多多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这种错配,反映的正是被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描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下沉市场的真实需要。
正是在拼多多诞生的2015年,日后成长为国民级超级APP微信和其上生长出来的微信支付已表现出了强劲的用户增长势头,并以前所未有地渗透力在国民中迅速普及。微信和微信支付的普及反过来促进了早就被苹果重新发明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上文所说的“中国最广大人民”具备了接入互联网并且在线付款的能力。而**此时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一众电商公司并没有为服务好这批数以亿计的新触网潜在用户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种没有准备从2014年春节支付宝被微信抢红包功能“偷袭珍珠港”,以及阿里匆忙上线来往的应对上其实已经可以管窥一二了。从上图可以看出,微信的活跃用户数从2015年的6.9亿增长到2019年的11.5亿,**这中间巨大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背后带来的电商需求增量正是拼多多得以野蛮生长的群众基础**。
趋势已成型,时代在召唤,拼多多最终如何靠着天时地利人和在巨头林立的电商行业成功突围?我们明天的日更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