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U原则
文案大师罗伯特·布莱在他的畅销书《文案创作完全手册》里,提出了写标题4U原则,可以把它当成创作标题的心法:
> 1) Urgent(紧迫性)。人们怕晚得到,怕早失去,充满紧迫性的标题,给人一个立即打开的理由。
> 2) Unique(独特)。这东西别的地方没见过,可能也见不到,这就是独特性,能诱发巨大的好奇心。
> 3) Ultra-specific(明确具体)。具体的东西,更容易给带给读者获得感,从而想占有。
> 4) Useful(实际益处)。承诺利益,永远是俘获读者的不二法门。
> 举个例子,用我自己打造的视频号来试试4U原则,激发读者强烈的打开欲望。
> 第一招:“目标人群+问题+解决方案”
> 想全程DIY留学规划,又担心自己不够专业?现在Tony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
> 第二招:“在XX时间内,得到YY结果”
> 找中介申请,你需要花费好几万,如何0费用,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呢?
>
> 第三招:“热点人物+独家信息”
> 被称作英语界的大白Baymax,只因掌握了这三招!

> 语言和数学
> 不仅是人,动物也有数学的本能。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用磁带录下雄狮咆哮的声音,然后放给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里的一群雌狮听。如果从雄狮的吼叫声音能听出来,雄狮的数量超过雌狮的数量,她们就会后退;但是雌狮数量较多的时候,她们就更有信心,昂然挺立,准备抗击入侵者。雌狮子其实运用了两种数学技能:首先,她们要听出来有多少头雄狮在吼叫,其次,她们要数出来自己这一群雌狮的数量,然后加以比较。
婴儿很小的时候就有数学能力。语言和数学思维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应该有更真切的体会。很多数学平平的东方孩子,到了美国,会被别的孩子惊叹为数学天才,其实不是因为中国孩子的智商高,而是因为中文和英文对数字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中文表达数字远比英文简洁。中文说11就是11,12就是12,你一听就知道是哪个数,英语里11是eleven,12是twelve,鬼才知道说的是啥。用中文背诵九九乘法表,比用英文去背诵,容易得多。这里说明,表述方式不同,会导致理解的难度不同。

> 信任与领导力
领导者做到 “ 诚实正直 ” 最重要。以前听过不少领导力方面的大师在归纳领导者特质的时候,都会提到诚实正直特别重要。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因为公司政治,从一家非常著名的外资企业被迫离职。外企离职,按照规矩通常会给离职人员一个工作鉴定。因为派系斗争,新老板给他的工作鉴定整篇都没有一个词——Integrity。 Integrity,对应于中文的翻译就是“诚实正直”。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词,如果你的工作鉴定里面没有这个词,基本上你以后做领导的机会就没有了。因为在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里,在公司价值观和关于领导者应有品德的规范中,都不会缺少这个词。显然,如果你的工作鉴定里面,不给你写这个词,那就意味着老板对你恨之入骨,不仅砸了你现在的饭碗,以后的饭碗也顺便帮你都砸了。为此,我这位朋友上访了大半个月,终于拿回了该属于他的Integrity。
我就一直想,Integrity这个词为什么那么重要?后来,我有机会遇到了一位在跨国公司做过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的老手,向他请教这件事。这位副总裁和我就说了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Integrity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凭什么让我信你”。让我信你,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让我信你,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当领导、带团队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一个人的工作鉴定里没有了“诚实正直”这个评价,那就意味着他的领导生涯到此结束,没有办法继续向上走了。
为了更让我懂得“诚实正直”的重要性,这位副总裁还给我讲了他们公司的一个实际例子。他说,中国同事早年间出去做业务,都是打车,然后回来报销,报销的时候要写理由。有一位中级管理人员,被发现报销的出租车票行车时间不少都是在夜间,而且是深夜。来做核查的老外不懂中国国情,不知道中国人的生意很多都是在晚上做的,因为吃饭、唱歌肯定都不是在白天,于是,他就把这个伙计以往报销的出租车票都拿出来查了一遍。结果他意外地发现,很多报销的出租车票都是连号的。这还了得,吃饭唱歌还可以解释,但出租车票连号这件事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当时公司还为此专门开会,因为这位中级管理人员当时的业绩很不错,所以,管理层选择了不动声色,因为毕竟挣钱对于公司是最重要的。可是,这位中级管理者后面的晋升机会就彻底没有了。过了两年,当这家伙的备份被准备好了之后,公司就找了个理由把他开掉了。从这个例子中,你大约可以体会到“诚实正直”为什么那么重要了。因为你诚实,人家才会信任你,团队建设才有了牢固的基础。

> **Keep漫谈**
> Keep做产品坚持三个原则,直到今天,这三个原则还在影响公司,不仅贯穿了产品团队,也为公司决策提供参照标准,它们是:要多不要少、要重不要轻、要专不要散。
先来看第一点:要多不要少。也就是把最多用户想做的事情,作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少用户想做的事情先不满足,在关键的时刻这样抉择,产品的更新速度才足够快。
Keep用户绝大部分是健身小白,产品解决不了100%的问题。要解决60-70分的问题,可能很轻松, 但如果非要死磕最后的30分,就会让团队精力分散。Keep当时的产品策略就是集中火力,把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和这些用户群体的需求解决到位。
第二点:要重不要轻。自己要把产品做得足够重,这样用户就可以很轻。不是功能多你的产品就重,而是背后的产品逻辑和内容是不是足够重。Keep秉持的原则是,把自己的产品内容和背后的逻辑做得足够重,而不是功能多,这样用户就可以“轻”,只需要带着问题进来,搜索,就可以得到解答。用户想瘦腿、想丰胸,有很多问题,一有问题,立马展示课程给用户,问题马上解决掉,无需等待。Keep的产品做得很重,背后有大量的课程。但给用户的感觉就是特别轻,他们带着问题进来,马上就解决。
最后一点是:要专不要散。一定要让别人清晰地知道产品是干什么的,产品就是工具。Keep一开始就将自己限定在“移动健身工具”,主打工具属性。比如Keep社区,在产品推出之初不允许用户主动发任何动态,理由是希望用户可以专注在训练上面,每一条动态都必须完成一次训练才可以发布。久而久之就帮助用户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动态消息的发布门槛,过滤掉一部分垃圾信息,为后续开放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产品和运营是分不开的,没有好的运营,再优秀的产品都无法成功,关于Keep一开始是如何不花钱做冷启动,也就是如何不花钱引入首批用户,王宁谈了两点经验。一个是新媒体运营。王宁说,这是产品冷启动的“内功”。Keep的微博运营了两年左右,粉丝有差不多270万。在运营微博的过程中,运营人员得反应速度最重要,无论是对热点事件还是对用户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是Keep开启的“埋雷计划”,这是产品冷启动的“外功”。“埋雷计划”是指,Keep在启动前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先是做了一次“首席内测官”活动,主要是圈定一批微博的健身类大V,作为最核心的种子用户,结果这些用户反映良好,通过内测包实现了二次传播,一下子就来了4000多个用户,这4000多个用户也十分喜欢Keep,待产品真正上线时,他们就成了产品传播的有力推手。此外,Keep团队还深入各个社群,在百度贴吧、豆瓣小组这样用户多的地方发干货贴,在各大QQ群和微信群里也有Keep的运营工作人员。这些东西都做好了,上线那一刻的点燃,其实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