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进入2021年没几天,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一年再过完,又到了本命年了,人的一生中能经历几个本命年呢?
这是我此生到目前为止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压力扑面而来,当然,我是讨厌无病呻吟的;但是对自己的年龄没有一点点的主动意识着实也让我很诧异,这一晃眼,离所谓的“奔四”又近了一步,可这么多年究竟是什么让我忘记了时间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呢?
健身!
这二十年来,我一直都在健身,虽有停滞过,但未曾懈怠过;健身似乎早就流在我的血液之中,成为我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这多年来的健身也塑造了我现在的一部分性格。
**篮球**
少年时的我,身高在同龄人中算是矮小的,在学校班级里的座位就没有离开过前三排(排座位是按身高的,而不是按学习成绩),身材也是瘦弱的,虽不是弱不禁风,但被人欺负倒也是家常便饭。
对于八零后的孩子来说,在十几岁的年纪,我们都看过同样的一部动漫《灌篮高手》,也都被乔丹的神谕洗礼过,更追随过艾佛森的叛逆……;而我,只是因为那句“打篮球长个子”,就天天痴迷在篮球场边——因为没人带我打篮球,现在说起来虽有些心酸,但早已不再自卑了,恰恰相反,正是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别人的蔑视,却激起了我一直“不认命”的性格,至今亦是如此。
每天提前来到球场,自己练习,等到那些打球的人来了,我就一直坐着在场边,就像现在的球队里的永远上不了场的板凳球员,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有什么NBA的潜规则,只是心中一个信念:我要证明我可以打篮球;渐渐的,那些曾经劝我别打篮球的人开始在休息的时候教我如何运球、如何传球、如何投篮,我如获至宝,不断的练习,不能去球场,就在家里坐在椅子上练习投篮姿势和控球运球……
结果可想而知,在那几年里,我进入了他们的队伍,虽然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成绩,但我用自己瘦弱的身体赢得了尊重;至今我都不曾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尊重,是自己争取来的,他人的看法是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改变的。
当然,如此拼命换来的尊重也只是那几年的兴奋而已,留下的却是这么多年阴雨天伤病的疼痛……

**跑步**
高一的运动会,班里动员报名参赛,我自认为自己身材矮小、爆发力不强,拼不了那些短跑、跳远、跳高类的项目,我的个子还没有标枪高自然也玩儿不了,铅球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还不晓得是我扔球还是球扔我;所以,思前想后,我咬了咬牙,心里没底的选了3000米,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800米就已经是跑步的最远距离了,而我竟然给自己找了一个完全在认知以外的挑战,既然是自己选的,那就硬着头皮上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冲动的决定却开启了我对自己的四年时间的长跑训练。
我自己对自己训练,拿着哑铃看着钟,脑海里想着从发令开始的每一步该用什么速度、呼吸节奏、摆臂频率……每晚都练习这些静止的跑步节奏,以至于只要一闭眼,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脑里就有自己身处跑道上500米、1000米、1500米……的跑步状态,每天放学回家我会提前几站路下车,根据每天晚上训练的呼吸节奏、跑步速率、摆臂频率来锻炼自己的体能;学校的运动会一年举办一次,在高一得到全校第二之后的第二天,我就为高二的运动会做准备了,然后就是连续两年的第一。过去好多年了,这几天看到墙角那个生锈的十多年没用的哑铃。
如今我尽力回忆十几年前的训练方法,没有看过专业的书籍,没有查过什么资料,都是在自己每天的练习不断总结而成的方法:
1、我每天都在练习,每周都在练习,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上学路上跑,放学路上跑,晚上回家写完作业就静止训练,甚至在空闲的时候就掐表模拟比赛状态的呼吸节奏。
2、在比赛开始之前,我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只做一件事——每天的训练,每天的积累。
3、比赛开始后,不管别人一上来就拼命跑,我只按照自己训练的节奏来,甚至故意放慢节奏,给他们让道,避免冲撞(因为高中时候的我比较瘦小),根据自己日常训练的节奏,在比赛中逐步提升速度,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我的体力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压根儿跑不完全程;还记得那年跑完3000米第一后,我的老师对我说:你这状态再去跑个5000米都没问题。
4、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尽可能的跟着前面的人,让前面的人为我减少空气阻力,节省我的体力。
**每年一度的比赛结束,就是下一年比赛的开始;
每一天训练目标的完成,都是第二天训练计划的开始;
每一次超过一个对手,都是准备超越下一个对手的起步。
而最终的目的地,并不是每一次赛道的终点,是下一次比赛开始的号令。**
多年后,我才知道,在我高三那年学校的体育老师找到我的班主任希望我可以往体育发展,而我的班主任拒绝了;那时的我虽不在什么重点中学,但也是这所学校重点班的前几名;几年前,这位教我哲学的班主任癌症离开了,我很怀念他。
对于跑步,在短短的四年里我从3000米全校第二到全校第一,再到5000米第一;大一那年在跑道上被人绊倒后只获得了全校第三的名次,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又重新开始让自己跑起来,别停下。
**囚徒健身**
我就是爱折腾的性格,一刻都停不下来,刚刚进入社会的我,本就没有多余的收入去健身房,但是我就不甘心自己瞎练,于是我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免费健身的专业教程,《囚徒健身》让我如获珍宝,我将全套书都买了回来,一口气读完所有系列之后,回过头来才明白“只字不差的阅读”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按照要求做到位。
在练习囚徒健身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通过阅读来获取我想要的专业知识(在此之前,我只看小说类的书籍),并且在阅读之后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书中的知识;现在看来,练习囚徒健身给我带来的改变更多的是认知和行为上的,从此我开启了先改变认知再践行不停歇的“折腾”。
囚徒健身教会我耐下性子,把那些我根本不屑一顾的动作从头开始按照步骤的练习,因为每一个动作都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只有将之前的动作练到如火纯青的地步,我们的身体在练习下一个新动作的时候才会将受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是我第一次践行长期主义。
我曾来回的在几个动作上反复的练习,只是因为不断的在与自己内心的浮躁做斗争:有的时候认为自己可以了,可是没前进几步,就发现之前的基础并没有打扎实。我还记得曾经家里我的那个房间的地上,有一块被汗水浸泡变了颜色的地板,那块地板,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囚徒健身着实的让我从新的审视了自律,这并不是一种用来炫耀的“噱头”,而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他人无关;我的自律塑造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我改变自己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如果他人因我改变,我很高兴,如果没人被我影响,也没有关系,自律本就是自己的事。

**专业健身**
因为以前身上的旧疾,我也不能一直要求自己永远跟十八岁一样不顾身体随着年纪而变化的现实,并且日常繁忙的工作、不得已的应酬,渐渐的我对自己练习囚徒健身的控制力在减弱;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情况,了解自我练习无法满足自己现在的需求:
*1、需要有外力帮助我自律*
*2、需要有专业的健身指导*
因为工作越来越忙,回到家中自然而然的就懈怠下来,我需要找人督促我重新开启自律;因为身体的变化,我需要专业的健身指导帮助我循序渐进的制定长期的健身方案提高身体素质。
这几年来,虽然工作应酬越来越多,我也没有戒烟戒酒,但我依然保持20%左右的体脂,随着体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由于过敏性体质而引起的周期性疾病,也逐渐的减弱;更有意思的是,定期去健身房,已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方式,这也是我唯一能够放松心情的地方,当然,这也是二十年来我一直的爱好。

**二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再是那个在球场上窜跳的小不点了,我也不再是赛道上奔跑的白衣少年,我更不是当年挥汗如雨的愤青,如今的我已过而立,依然正立于此,并将一直折腾下去,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