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周一到周五,写作一周6篇,一般周六休息.生活被意外意外打乱.周四儿子头晕回家,在家伺候着.周五女儿感冒在家伺候,周六全家人在家,伺候着,周日夕宝宝舞蹈和主持人登台表演,全家人围绕着转.
还有约定周五下午3点至4点的吉他课也取消,即使夕宝宝在家也是可以带着一起,可有儿子学校安排家长去学校培训家庭教育.
健身、写作、吉他、还有学习被迫停住.导致我在周六的时候情绪有点不好,看着娃爸不顺眼.我也寻找情绪不太好源头来源于哪里.
这是我本身一个我认为需要调整的地方,就是有点强迫性,对于计划好的事情,尽一切办法按计划进行,有计划的完成,如果没有按计划,我会莫名的有些烦躁.虽然现在已经好很多,之前如果把能完成的事没有完成,我会比现在暴躁.
这种症状来源哪里?我溯源人生前几十年,到了婴儿期.可能最有影响的是我初中三年作为体育特训生时的训练产生.为了提高体能耐力,每天早晨跑步,跑20圈,17圈开始跑的非常吃力,也是咬紧牙,心里不断的暗示自己坚持再坚持,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突破自己,就这样在定下的目标中不断的完成突破.当时小镇小,人数不多,我在不断的努力中成了体育特训生中的第一.这是在我每天的训练也是每一次训练中,强迫的要求自己完成每次的任务.
这也是我后来有一点点的任务完成症.有注意的调整,选择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就不要管.不过像我这种特性,在职场中有点受欢迎,交代的工作必认真完成.有一个前公司的老板就特别赞许.还说过做好事情的人,必然有点强迫症.应该是深有体会,毕竟曾经是全市最好高中那届理科高考状元.当时我年轻,虽有一些认同,也没认真深入考虑和研究过,当时一门心思的工作.随着职场的回归,家庭生活的比重变大,职场比重小到一点点,角色的转变,内心的冲突,为了疏通个人内在冲突,有些叫内耗,开始正视,研究.
凡是优点和缺点,一分为二,既有好的一方面又有差的一方面,这要看在什么样的场景下.
职场的时候,完成事情的能力,通俗讲是执行能力,那是有优势的,何况职场18年,早把这个特质灌入骨髓.
而在生活中,这个特质就有点不太合适,会看起来在生活中着急,不淡定.生活是爱和温暖,不是命令.生活除了结婚、生孩子、买房等大事,这些也不是着急之事就能解决,其他的事可松可紧,有时我计划好的事,很有可能家里人并没有按计划来,甚至我自己也不能按计划,症状会随之而来,这也是我一次又一次的发现研究找到解决方式得到慢慢的环节,虽然现在还有一点,已经好很多,这也是我快两年才适应回归家庭的生活.经历过的人会知道是什么感受,但有些人会说不知满足,吃饱没事找难受,生在福中不知福,说的都有道理.只有把自己的问题找出来,理顺,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解决方式.
我算是找到,在体验实践优化中,希望自己越过越好.
写作、健身与学习带给我生活的平静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