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人,从维基百科和相关资料上并没有对这一称谓或头衔给出特定、明确的解释,之前我也对此非常含混,但是,昨天听了笑来老师的课开始有了一丝明悟,所以基于听课心得我暂时、初步的给出这样一个定义:猛人,是人们对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专业领域内做事或做事过程中超级专业且超级努力的一群人的称呼,他的特点是做的久、想的深、做的狠。
基于上述定义,我认为猛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已经取得了所谓的成功,有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积累,另一种是正在做事过程中的超级专业的人,这其实是一种状态,类似于心理学讲的心流,但是仅仅是做事状态有些类似,因为心流没有规定做多久,但是猛人只要做事肯定处于心流模式下,并且超越绝大多数人坚持的时间最久,直至取得阶段性成果,属于成长中的猛人;即使是这一类猛人的标准我要达到,依然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希望可以成为猛人,但是猛人之所以猛就是超越绝大多数人,因此经过仔细审视后我发现目前看来我这一点还达不到,不仅达不到,还有不小的距离。
首先,心理舒适区已突破但不够稳定。
为了配养成为猛人,突破当前心理舒适区,我参加了咱们笑来写作训练营,在笑来写作训练营收获很多,从思维上不再固守,并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正念,但是这种状态有待持续,自我坚持的动力还是不足,脑子里还经常小狐仙打退堂鼓的想法。
其次,与时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
在时间利用上还不够精细化和条理化安排,希望做时间的朋友,可是现在和时间依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原有拖沓、分心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好转,但是还不够,只是在相好的方向发展,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好转。
第三,知识积累已经上路,仍需坚持。
知识积累太少,尽管参加写作训练营过程中不管笑来老师还是写作营战友都帮我补了很多的知识,但是知识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而目前我只是在起点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开始学着笑来老师购买了kindel阅读器,不仅如此更是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购买了相对较好的kindle paperwhite4,因为对于电纸书我起初的想法是能看书就好,所以基于这一理论应该是kindle青春版足以达到要求了,但是我对笑来老师有着天然的崇拜,几乎到了盲从的地步,因此果断购买了当前的版本,有背景灯方便上下班时在嘈杂的公交车上看书,之前是用蓝牙听书的,结果发现效果太差,耳机中的声音经常被嘈杂的环境所干扰,因此果断换工具和方法,使用kindle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书中做笔记,这一点非常实用,唯一一点不好的体验就是输入速度有点慢,或许有更好的方法没发现吧。
以上就是我的现状,本周就是写作营最后一周了,时间过的很快,但写作训练营没有让我失望,非但没有失望,反而时刻可以带来惊喜,因为写作训练营我链接了很多牛人、猛人,这样就使得我不仅从笑来老师的讲课中学到知识、还可以跟着身边得牛人、猛人战友学习、更是可以在与各位战友的交流和互动中反复学习,更让人喜悦甚至惊喜的是我竟然不仅学到了写作知识还学到了社群运营思路,甚至初步有了一点自己的运营想法,最最重要的是链接了一群志同道合、真诚友爱的战友猛人,你说这样的收获会不会让每个人为之疯狂?
其实,上面只是我个人对于现在自己现状的刨析和小结,接下来我有很多的想法,比如定投数字货币、继续完成入营时的初步设想——写一点关于电脑外设布局或电脑软件安装标准化的书、与几个战友一起合作坚持阅读、与战友联合搞写作等等。当然,目前最主要的还是想写一点东西,这也是我入营学习写作课的初衷,继续搜集素材资料写一篇或者一本关于家庭数字化设备布局思路或者电脑规范化、程式化软件配置指南等方面的文章,哪怕只是一种练笔,我也准备做下去,因为根据笑来老师做事的理念,我觉得可行:
第一家用电脑普及率极高,而且现在个人智能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开始扮演了PDA的角色,之前我查阅过国家统计局甚至联合国的相关统计资料,截至2018年时国内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0%左右,主要是城乡电脑普及率差距比较大,城市在80%左右,乡村只有30%;而国内的电脑平均普及率比全世界的普及率略高一点,这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设备,至少未来50年内不会落寞,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普及率会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个人都把这类设备选择权交给了电脑公司,个人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个人参与度严重不足,几乎是对电脑公司的方案只能点头,难以甄别其中的各类问题,等发现问题时已经超出售后服务期,所以准备写一些这类文章解决这一难题。
第二,当前这一方面碎片化的教程知识较多,但是缺少系统化的理论指导,而这正是我想写、自认为可以入手的角度。我不准备纠结具体的方法和设备型号,但是我会给出相关的选择标准和选择理念,因为硬件的更新换代太频繁,我如果陷入这些局部知识中,可能文章还没写完,就已经过时了,更何况我写的书或者文章要尽量达到十年以上有用才行!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思考:
第一、这件事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因为目前搜集的只是一部分数据,但是大家对电脑软件的需求这块还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收集过程,目前还没有想好具体的切入点,并且文风考虑用漫谈式的方式感觉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另外尽管我在电脑安装和外设这块已经观察了十多年,对于日常设备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家庭电脑甚至 办公电脑都根据工作任务进行了个性化布局,这类构架需要通过思考,找出他们的共性以便给出相对合理的指导方案。
第二、在这个方面的收益可能比笑来老师说的长期还要久远,甚至有可能难以获得收益,但是只要有用,它的价值总会体系出来。哪怕没有体现为金钱,这本书也将是我工作十几年期间的一份收获和总结,如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
说的再多都是画饼,接下来我准备真正开始做,从收集素材开始,在戴国庆战友的帮助下我在mixin开设了“信道朝夕”小蜜圈,id为:7000103817,为日常办公软件或数码技术讨论群,主要是为本书搜集软件素材的,但是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互助交流的,因为有些东西太简单了,没必要付费请电脑公司人员处理,而且遇有日常办公困难的站友可以随时讨论,一个篱笆三个桩,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这不仅让我们增加交流,而且锻炼大家自学能力,不管别人怎么出主义,最终的完成和实操还是自己来做,这样大家可以不断刷新自我认知,原来我自己也可以做好电脑的维护,原来我可以自己做系统,原来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软件了,不仅有用而且高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