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定义,百度百科的定义:
冷,汉语常用字,形声字,最早出自《说文》:“冷,寒也。” 拼音是lěng,冷清,冷落,寒冷。其本义是寒冷,天气深寒,使水结冰。引申为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
新华字典第12版本中的解释为:
温度低,跟“热”相对:昨天下雪了天气真冷
寂静,不热闹:冷冷清清|冷落
生僻,少见的:冷字|冷贷(不流行或者不畅销的货物)
不热情,不温和:冷脸子|冷言冷语|冷笑|冷酷
从定义来看, 新华字典的解释更加全面, 不仅有物理方面的冷, 有形容场面的冷, 有物使用方面的冷,还有人情、感情方面的冷。
从我们的生活体验来看, 就冷的程度而言, 分别为: 凉、冷的打喷嚏、有点冷了、天冷了得加衣服了、冷的发抖,打颤, 跺脚、睡觉被冻醒、冷的已经没有知觉了共7种冷。
比如:
1. 夏天到秋天的过度中, 我们会感到凉意, 毕竟不是有“天凉好个秋”吗 ;
2. 冷的打喷嚏可出现在深秋或者冬天的过程, 也就是自己身体突然接收到比自己身体冷又不至于加衣服的程序,通常这种的感受时间比较短, 过段时间就没有;
3. 有点冷了, 是说以目前自己身体上的衣服在目前的所处环境,还是可以接受的;
4. 天冷要加衣服, 这种时候就像我们通常知道的, “你妈觉得你冷,要穿秋衣秋裤”或者我们自己根据实际的环境感知到需要添加衣物了;
5. 冷的发抖,打颤, 跺脚, 这种层面的冷出现在, 我们的身体已经很冷了但自己还是在逞强或者要风度, 身体的自然反应在告诉我们要增加更厚的衣服, 或者到环境温度比现在所处环境温度高的地方;
6. 睡觉被冻醒, 这种层次的冷, 要不是我来到成都这样的地方,加上我之前已有的生活习惯, 我自己都不会体会到;
7. 冷的已经没有知觉, 这种容易理解, 在搬户外大的冰块时, 时间稍微长, 但不至于身体已经发热情况下, 自己搬冰块的强度不是那么的强, 会感受到手没有知觉了。
参考文章: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B7/2328#reference-[2]-5082393-w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