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本质是沟通,我平时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也很少去教别人一些知识(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我所有的思考、想法都只能在日常的写作中表达出来。
我的思维逻辑以及知识框架也只能在日常的写作中完成一次有序的梳理和搭建,我的情绪、态度也只能在日常写作中释放出来。
所以写作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至少在我没有学习演讲课之前,它可能承载了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包括我跟我老婆儿子的有效沟通也寄予写作厚望。
之前日更的时候就说,我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的人,平时又没有很多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我只能学习写作,而在写作刚开始的过程中,又属于比较慢热的人,只能在写作开始五六百字以后,才会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点。
除了在一些我理解的非常深刻的问题里面,我会事先想好提纲,然后按照提纲非常顺利的写出来,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平时的积累比较的多,素材也足够的充分,把平时的思考做一个整理就能够有逻辑、有框架的写出来,大不了写完了之后,才多修改几次。更平常的情况是从写第一个字开始就没有任何的目的,顺着自己的思路去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个更像是漫无目的的在一个森林里面散布,也许看见前面有一朵漂亮的花,就走过去闻一闻,看见有一条河,就走过去感受河水的干净、清澈。
我更愿意这样去想: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座埋藏着很多宝石的宝藏,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思考都在里面,通过写作其实可以梳理出一条又一条发现宝石的道路,一次梳理就等于明白一个概念,等到你梳理了几十上百次,这条路就会更清晰明白,也变得更顺畅牢固,以后去找这颗蕴含着概念的宝石时,就能轻车熟路,随时拿出来呈现给大家。
所以我们需要坚持写,其实不管是自我创造,还是抄别的大神(比如笑来老师)的作业,都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去梳理、去再消化,以后才在教别人的时候,才能有输出的东西,其实写作本身就承载着输入、消化、输出功能,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可能需要把之前输入的东西拿来在输入一次,通过漫无目的的写作进行消化,然后输出成为文字,再通过反复的修改进行再消化、在输出。
在这样一个输入、消化、输出,再输入、再消化、再输出…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我们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想法,想要梳理的逻辑,想要搭建的框架以及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态度,才会越来越清晰。
我想再重复一下那一句话:写作是一件承载着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的神圣的事情。它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世俗的刻板印象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可能都是不正确的,或者都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错误的。我必须动用自己的所有资源去保证自己能够爱上写作,能够长期写作。在无论什么状态之下,都要定时定量的去完成,跟定投一样,只是重复一个动作:写,长期的写,
当然,有一些文章可能会过于私密,你可以不必发出来,给自己留一些空间,留下一些文字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但是你可以节选一部分“对别人有用的”的文字,去公开发表,不过这就要求你每天写的文字足够的多,不仅要足够的多,还得要激发出自己的一些真知灼见,这些才是真正对别人有用的知识。
其实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建设,即便一个人认为,一切都是心理建设,也是不过分的。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大神写出来的书,虽然文字比较朴素,但也可以是畅销书、长销书,与其说是讲道理的书,不如说是心理建设的书,(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习惯:平时在思考的时候,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写出来,这不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吗),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不就是心灵鸡汤吗,对,但这也不是心灵鸡汤,因为我们会长期认真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