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動升降桌的問題
本來我有一張很好的書椅,有固定的高度,枱面闊1400 x 深600x 高715,算是暫時合我的心意。就有今天,我量度一下我的床子,如果要放下我的床架,這張桌要搬在其他地方,甚至在廳中,飽受家人看電視的聲音,更加會再你專注的時候,無意間中斷你的集中力。為了自己的集中力,為了長期進行定投下,我必須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在房間。
我發現到房間可以放到枱面闊1200 x 深600x 高(可調高低的話,高度可忽略不計)。在我的腦海中,看過笑來老師其中有一篇文章,在2020年的5月,他發佈了他平常工作時候的工具,每一個工具意外地有它的連結,你可以掃碼進去直接選購。他的工具有跑步機、跑鞋、護膝、HomePod等等。我當然不是講這些,相信大家都知道重點我要說的說什麼。沒錯!就是要說桌子,一張可以在跑步或步行機上,同時可以工作用的桌子。它是一張可升降的桌子,老師在宜家買了兩張。他可以不問價錢,直接選購下,動了佛心,在京東上找上了差不多功能,價錢相對平民的升降桌子– 樂歌E5。我在宜家看到的升降桌子也不平宜,難得老師真的找出了差不多的出來推介給我們。
我當時在想,老師都在建議買這個桌子,還說這桌子的功能也差不多夠用,再貴的比較上來分別也不會很來。文章大概是這個意思。所以我真的很有衝動去買。
往往購買是一時衝動的事,買這個價錢我是支付得起,我最擔心的是三樣東西:
1. 怕的是家人知道了,滿麻煩的。家人知道你買了價錢不菲的東西,通常會向我囉嗦。
2. 桌子需要長途拔涉地由老遠經過三手的人力,才能運到目的地,不知道路途中會否有意外,令到桌子有機會損毁。
3. 桌子安裝好後,升高後,它會搖。有人更放一段片子在視頻上,看到桌子輕輕地推一推,都會搖得很厲害。有人留言看到這視頻決定買更高階價錢,避免發生類似的情況。我也在想這個情況,會不會是萬中無一的情況呢?
4. 它真的有用嗎?
最後問題才是困擾我最長時間的問題。
購買真的很容易,但錢用得其所,是必須的。就像我們定投的標的一樣,是真的能夠長期持續成長的,才值得我們投資。如Box、GAFATA等等。
我遇到的問題是〝它真的有用嗎?〞
看看它對老師有用這方面,是因為老師可以在跑步機上邊步行,桌子的高度可調整到可以邊工作邊步行,實行並排作業。而我沒有這個需要,平常我走的路也很多。
於是我帶著這個問題去㝷找資料,看到很多博主介紹升降桌子不管什麼牌子有多好,他們的作用是要介紹這個桌子,令到多人去購買,所以會不斷推介這些產品。他們說久坐對腰有很大的問題,久站也不好,如果配合得宜,那不是很好嗎?你坐著工作45分鐘,然後站著工作15分鐘,交替去做,就會對身體有益。這些說法合理,但對我而言不是最重要。
有一個工作方法是蕃茄時間法,就是你設定時間為45分鐘,倒數時間一開始你全情投入在你設定要做的事上面不能分心。時間一到,你會有5分鐘休息時間。5分鐘過後,你再繼續下一個蕃茄時間,如此類推。為什麼特別說這個呢?事實上,按照別人的介紹說,坐著工作45分鐘,站著工作15分鐘,你不就是工作了一個小時,你沒有休息時間,一直下去,你的眼睛不靈、腦袋一片混沌,不是也一樣不健康嗎?你買為的是健康,卻變成另一種的不健康。 蕃茄時間法反而有利我們工作的時間分配,相比起一直坐在電腦面前,無論坐著,還是站著,都來得健康。
我在找資料上是一篇2019年的文章《使用升降桌工作的健康效果》,引述文章內容
>五十三篇相關研究,透過文獻分析來探討升降桌的效果,以較為宏觀角度重新檢視升降桌在上班族受試者行為、生理、工作效能、心理、舒適度、姿勢這六大項的效果。
研究發現升降桌在這些項目的效果沒有預期來得顯著,不過或多或少都有效,效果分別是行為61%、生理37%、工作效能7%、心理31%、舒適度43%、姿勢18%。升降桌對改善行為與工作舒適度效果最好,使用升降桌改變人們工作的行為模式,坐著的時間減少站立的時間增加,工作起來更加舒適。〞*
文章總結,如果要對升降桌是否用上後健康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所以我進一步思考更具體,不用為了健康這個方面思考。而是對升降桌的實用性來思考,最直接的問題是我有多用到這個升降桌的升降功能。
我平日晚上八時到九時會在桌子面前工作,然後隔天早上五時左右到七時。到了週未和週日,如果不用外出陪家人的話,基本上這兩天會至少有共八個小時在桌子面前。即是週未會較多機會用到升降這個功能。
同時,腦中就浮現老師的說話,〝你還沒有學習的東西,當然想不到它應用的地方。〞我就是一個例子,我活生生地錯過小時候學打字,以為打字是很難的事,怎樣都學不會。但要去到二年前才去學習,只是用了一個月每天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學。學好之後帶來的好處多不勝數。有很多事,就是你不用,你永遠不知道它的好處。這個說法可以放到添置一個升降桌嗎?
我還是需要時間沉澱一下,先去睡一個覺,起來再決定。究竟選擇一張二百多元的桌子,還是升降的要一千四百元。老師的魔力真的很大,令我對他推介的物品蠢蠢欲動。
*https://case.ntu.edu.tw/blog/?p=3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