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第6章(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被动的方法)。

## 频繁交易是最佳自杀武器
> 短线交易,即持有股票的时间在几小时左右,是有史以来人类发明的**最佳自杀武器**。
短线交易是最佳的自杀武器,为什么?
**1.因为你大多数交易是赔钱的**
我们猜想的自己的理想状态是,每次看准一个标的,然后全力投入赚它10%就出来,然后换下一个标的。
每次赚10%,一月一次,你肯定是不满足的,起码应该2天一次,一个月15次。
如果是1个月15次,那么一个月我们会赚多少?4.177倍;一年就是180次,赚多少?28228209倍
这有些痴心妄想了。
还是一个月一次,一年12次,复利计算,也有3.138倍。
赚10%很难吗?你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有赚10%甚至20%的机会,有那么几次,在你频繁操作的投资经历里。
盈利的次数占总操作次数的比例有多少?
我觉得怎么得60%。
如果我们严格执行把盈利10%、亏损10%作为卖出标准。
那么当每10次的盈利次数6次的时候,50次后,资金为21214.4元,盈利112.14%。
实际上,我不知道别人,我的不到5%,这是回忆,可能都多说了。
> 你的某些交易会赚钱,**你的大多数交易会赔钱**,但你的经纪人却永远会从中获利。
扪心自问,有那一次操作是真的通过认真研究决定的(甚至我会研究吗?),如果没有研究,不就是赌博吗。
让我们算一算。
按照每10次操作,有一次盈利,也就是盈利次数比例10%计算:10次之后,1万元的本金会变成4261元,20次变成1816元,30次变成773元,40次329元,50次140元。
也就是说你操作了50次,有5次盈利,其他45次亏损,你最后的资金剩余140元,亏损98.59%
如果你说我操作好,那就每操作10次,盈利2次,那50次后,剩余资金171元,亏损98.28%
如果每10次,盈利5次,那50次后,剩余资金383元,亏损93.17%。

**操作的越频繁,亏损的越多。**
**2.交易成本随着次数增加,是不可忽视的**
> 就像受到多层砂纸的打磨一样,交易成本会使你的收益层层流失。
**①交易记录里看不到的成本**
首先,频繁的交易,让你没有时间、没有耐心等待价格到自己的心理价位在购买,为此你会不断的挂高几分价格以求买入,如果几秒钟内没有成交,你会撤单,再挂高几分买入。
同样的道理,你在卖出的时候,也不会等待,也会降低几分以求快速卖出。
这几分就是你在交易交易记录里看不见的成本。
**②交易记录里看得到的成本**
印花税0.1%(单向收费)、过户费0.002%(双向收费)、交易佣金0.025%(双向收费),合计每次完整的交易需要的成本0.154%。
多吗,看上去不多。
我们用100元资金计算,不赢不亏,交易30次,交易成本4.52%,交易50次,交易成本7.42%
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交易成功概率是60%,如果不计算交易成本,我们50次后市盈利112.14%。
但是如果加上看不见的交易成本和看得见的交易成本,我们的成功概率会变成低于50%,这样交易还是越频繁,得到的越少。
书里面举了一个美国市场的研究数据,虽然和中国不同,但可以让我们形象的感觉一下。
>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布拉德•巴伯和特伦斯•奥丁考察了一家大型折扣经纪商的66 000名客户的交易记录:从1991年到1996年,这些客户共完成了190万次交易。在考虑交易成本对其利润的侵蚀之前,他们的收益要比市场平均收益高出半个百分点,但在考虑此种成本之后,其中买卖最频繁的两成交易者(他们每个月的股票周转率达20%以上)的年收益率,就从超出市场平均水平,降到了比该水平低6.4%。最有耐心的投资者(其月平均持仓周转率低于0.2%)的收益,却略高于市场——即使在考虑交易成本之后。

需要说明的是,书上说的是T+0交易,我分析的是T+1交易。对于我都是频繁交易,都是最佳自杀武器。我试过了。
## 新股不应该购买
**1.只有在牛市,才会有新股上市**
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是在市场上募集资金,尽可能的募集更多的资金。为此公司在选择自己股票上市上市非常注重时机的。
市场上什么时候资金最多,肯定是参与市场交易的人越多,资金越多。
参与市场交易的人什么时候最多,肯定是价格疯涨,让再淡定的人也按捺不住跑步入场的时候最多。
价格什么时候疯涨,肯定是牛市的末期,泡沫越来越大的时候。
在熊市大多数人割肉离场,没有资金,场外的人畏市如虎,不敢进入。牛市初期,大家小心翼翼,谨慎选择。
所以公司新股的发现往往集中在牛市末期。用老话说这时候钱多人傻。
> 在当前的牛市走到其终点之前,一定会重现新股疯狂发行的一幕吗?天晓得。但我们确信,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忘记1962年的教训,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去赚那些短线利润并承受随之而来的巨额损失。
**2.好的新股你买不到合适的价格**
①你买不到
> 那些高收益的IPO股票,大多被专门的小团体拿走了,这个由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组成的小圈子,在这些股票出售给公众之前,就以所谓的“包销”价将其吃进了。此外,涨得最猛的股票,通常是一些小盘股,即使大机构也拿不到其新股;市场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股票可供你去参与。
②好的稀缺,你还看不到
> 每出现一次像微软那样让你赚得盆满钵满的IPO,就会出现数千次令你亏损的IPO。两位心理学家(DanielKahnerman和Amos Tversky)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估计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或频率时,往往做判断依据的不是其实际发生的频率,而是自己对过去事例的印象程度。
③这严重违背了格雷厄姆的基本原则
> 更重要的是,买进新上市的股票之所以是一个坏主意,是因为它严重违反了格雷厄姆的如下基本原则:只有当你可以廉价地拥有一家理想的企业时,才能买进那只股票,无论有多少其他人想购买这只股票。
---
往期笔记:
[格雷厄姆提供给普通人的投资方法《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1](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52&idx=1&sn=f975eccc27df643c74608943ffd5d58f&chksm=ea86636eddf1ea783a0db6da68233cb96dafb9f4af9dbfedc6ff513c34c18199e10138fd7a3c&scene=21#wechat_redirect)
[进行投资组合时不应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2](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66&idx=1&sn=7879d2a76421409d7c171ba04eb1d7c1&chksm=ea866360ddf1ea76a7d1221ec91775f157feb6ef348ecec3f2f0139c23ea36146ac6d731d6c0&scene=21#wechat_redirect)
[必须自己做决断,并对此负责《聪明的投资者》笔记3](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71&idx=1&sn=89bf876c50571e22a41380971d522032&chksm=ea86635dddf1ea4b70f49cba548510d96ee80c034ffc343f402b0a9b3986ee598f7a874e5b09&scene=21#wechat_redirect)
[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吗?用约束代替猜想《聪明的投资者》笔记4](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76&idx=1&sn=8631ecf9a107ad28e057c8cda7890374&chksm=ea866356ddf1ea409ab76f7abe2ca05e1f6090ae667005dbc7a8849a4ac34ad9806994b62a66&scene=21#wechat_redirect)
[风险与安全《聪明的投资者》笔记5](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82&idx=1&sn=580b3431502a4d7834884799abf59e46&chksm=ea866350ddf1ea469efd8fbdf5bb2cf56891ff00635d1d3411b2d78ec8c6c3da971283374bf6&scene=21#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