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思考与践行**
长期【第3周】陪我们一起慢慢变老-“长期”是多久?
**1.1有什么启发?**
**启发一**:
如果把投资看作一个项目的话,它必然需要有个deadline。没有deadline的项目不能称之为项目,而投资的目的也确实是为了享受收益,终究是要卖出的。可是有些追求是不需要截止日期的,我们会追随他们一生,他们会陪我们一直到老。那就是投资之外的读书、健身、陪家人、帮朋友。
家人和朋友是我们的幸福源泉之一。家人是天然的,基因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轻易割舍;而朋友是后天缔结的,全凭“两情相悦”,千金易得,知己难寻,舍不得阻断这源泉,更忍不住追溯这源头。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健身很重要,但是目的却并不全然相同。很多年轻人大多将健身当作减肥的手段,截止日也就是自己体重下来达标之后。这其中会有一些人因尝到了健身的甜头,而一直保持健身。而对于自己经历过或目睹过他人身体每况日下后,被触动身心的人们,将健身真的是当作“健身”,也就是强身健体。但是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认识到了健身重要性的人们,都不会觉得“坚持健身”真的很难,因为健身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健身才真的很别扭。
关于“读书”,在很多学生眼里是有截止日期的。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有个共同的“读书截止日”,那就是寒暑假前考试结束。其实学生时代的这种“读书”,现在看来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因为都是被动的啃课本或者考试相关的课外书,只是临时记忆了一下,并未体会过“读书”的乐趣。自己读书的乐趣就是在走出校园没有了免费的图书馆和免费的论文检索下载之后才发现的。“主动的读书”才能称之为“读书”,采取主动,让过往的圣贤为你出谋划策、答疑解惑;采取主动,你可能还会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自己的辉煌。觉得读书无用的人恐怕是还没主动起来,主动起来的人们既然告诉了大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又怎会舍了这“颜如玉”“黄金屋”呢。
一个有盼头的项目(定投)配上一个可以持续到老的追求(读书、健身、陪家人、帮朋友),嗯,想想此生足矣。
**启发二**:
如果对于某些被证实的理论感到很迷惑,或是在实际中操作中不可用,那很有可能是对组成这个理论的所有概念没有清晰、准确地理解透。
**1.2行动**
1、每周足额定投BOX、ATM基金。
2、陪家人就是陪家人,不再因为还有未完的计划,就在家人面前显得心急火燎、焦躁不安。每到有这个苗头,只要想想自己现在陪家人就是自己的追求啊,“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鼓励开展了新业务朋友。努力带动朋友读书。
4、饭后一边靠墙站一边学学习。上下班分别走路20分钟。睡前小锻炼。
5、读书数量未有统计,但一直继续。《樊登读书》觉得书好就会买回实体书,书中总能发现更多惊喜。写作课内的书已备齐,待慢慢学来。
# **2文章分析**
**2.1讲了什么?**
“长期持有”更有可能是至少跨越两次牛熊。
**2.2给理由是?**
之所以是“更可能”,是因为投资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未来充满了风险与未知。
之所以是“至少跨越两次牛熊”,是因为至少两次才能看出趋势,而牛熊的判断是很长时间的滞后判断。
**2.3如何讲的?**
1、作者在为“长期”下定义前,提出组成“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需要清晰、准确才能使用。
2、之后以“比特币”为例,层层剥析,从“长期”引出“两个大周期”;
定义“大周期”,而后从“大周期的起点”的判断指出“滞后判断”对短期交易决策没有帮助;
分析为什么是“两个”,指出只有两个才能看出趋势;
强调指出趋势只是“更可能”。哪怕有三次被证实为真。
3、以标准普尔为例,给出经济周期形成的本质为:多方协作的协调性。
通过例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指出多方协调效率明显提高。推导“大周期”越来越短,并预测:股票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大约是 10~15 年;在区块链数字交易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大约是 6~8 年。
**2.4 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一**
> 股票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大约是10-15年,区块链数字交易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是6-8年。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未给出论证。
可自己根据图表揣摩一二,文中的比特币整体趋势从 2013 年 12 月份开始下跌的 B 阶段到后来逐步上涨至 2017 年 12 月份的 A 阶段,这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经历了四年。两个大周期的话预计就是八年,再加上多方协调效率的提高,两个大周期被预测为6~8年。
**深入思考二**
作者举例自己经历的三个完整的大周期,图中是以两年为单位进行的数据统计,可以明显看出三个周期。但是如果以一年呢,或者更短的时间为单位呢,能够明显看出的大周期就会大于三个,但是整体趋势将被弱化,因为有了更多高点和低点。所以这里应该注意“大周期”中的“大”究竟有多大。如果以更长的时间为单位,看到的会是整体的上升趋势,实操性又不复存在了,因为作为投资者不会没盼头地一直等下去。作者将“大”限定在以两年为单位的分析得出了三个大周期上升趋势的判断正确,继而预测了两个大周期的时间为6~8年,一切只是“更可能”。(可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演示)
# **3逻辑关系**
**3.1并列**
1.短时间的 "跌落" 总是不一定能够证明价格会继续跌落,同样的道理,短时间 "上涨"总是不一定能够证明价格会继续上涨。
**3.2递进**
1.任何概念,都必须清晰准确,否则就无法使用。**又**,由于概念必须与其它概念组合使用,大量含混的概念放在一起,就会造成精度上的巨大损失。
2.事实上,趋势这个东西,短期之内是根本无法判断的 ------ **甚至**,在一个周期之内也是难以判断的。**再进一步**,请注意上文中使用了两次的 "更可能"。
**3.3转折**
1.定投策略的核心本质之一是**长期持有** ------ 持有期限越长越能保证盈利,这是公认的事实。**可是**,有个前提非常重要,若是不能清晰定义它,那么就根本无法继续任何深入的讨论。
# **4类比收集**
1.大量含混的概念放在一起,就会造成精度上的巨大损失,**这就好像 80% 的 5 次方会变成 32% 不到一样。**
# **5例子收集**
1。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要那么长时间才能恢复(那就是一个大周期的完成),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修复却只用了短短几年?进而,到了这个世纪,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修复的时间更快。(可研究三者各用了多久。)
# **6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