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一年只去两三次健身房,有意思的是他每次去健身房锻炼之后都要大病一场,身体痊愈之后的几个月里又忙碌工作不注意休息,导致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好,等到下次再想起来去健身房之后,又会大病一场,他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度过了好几年。
我回想自己曾经开始去健身房的时候:练到中途吐过,好不容易强忍着练完回到家倒头就睡到第二天,甚至有的时候因为无法适应高强度还跟教练发火......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里健身一直到三十岁的基础之上。
三十岁后,我进入健身房接受专业的训练,就这样跌跌撞撞的练了几年,我发现让自己保持健康与在健身房达到了某种高强度的训练无关,恰恰相反,我并不会一味的为了追求某个自己要突破的训练强度而拼命——我学会了认怂——如果达不到某个强度,那就降点强度,累的时候我就睡觉,饿的时候我就吃饭,感到身体状态不好的日子,我就推掉所有的应酬,回家早早休息。
在健身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对自己身体的负责任,这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敬畏之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什么,该做的事一样没落下,该去健身房也要去,如果状态不好就少练一点,状态好的时候就多练一点,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刻对应的作出调整并且付诸于行动。
我每次都会反复的与教练沟通:今天可以加重量,明天练个养生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会一直保持“训练的势头”**——这其实是我在保罗·威德的《囚徒健身》中学到的。
曾经有段时间,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大概会在什么时候生病,所以我会在心里默念着:忙完这几天再生病。
每次也都是如此,撑过了这几天之后就会生一场病,后来我想了想,发现既然我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拖延自己生病的时间,那能不能让自己不生病呢?
我想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不想生病。**
因为之前那样的心理暗示导致了自己的一些行为:撑过这几天再生病,随之而来的暗示自己的行为,就是这几天可以熬夜、可以应酬、可以不顾自己的实际感受透支身体,在这样的行为之下生病是必然的。
而当我改变了心理暗示变成我不要生病之后,我的行为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不会再做那些透支自己身体的行为,该休息自然就休息;我会更加慎重地衡量一些不必要的应酬,能推就推;我也会更加高效的处理自己的工作,不至于把原本可以一个小时解决的问题,非要延长几个小时以至于劳累过度。
**我不迷信心理暗示,但我知道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之下,我们的行为会做出对应的改变,所以,改变我们生活的还是我们心中最强烈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