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日更 Day249/300 今日368 全文2122
我决定开始整理我收藏的内容
前几天不是听了关于为什么要选择了一个直播分享,我又有了另外一个灵感,其实有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下,看到过别人关于写作好处的分享,在朋友圈,在微信文章,在知乎,在直播,在知识星球,在得到里,在其它付费课程里,真的太多次了。
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听过这么多次,我还记得它们吗,它们事实前提请问都是对的吗,有没有相互冲突的地方。
但问题我并没有有意识的把他们收集起来,也就是说我看了就忘了,就丢了,这跟我没有看过有什么区别,还投入了时间。
我意识到的知识管理,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经常听别人说,我们学习东西要有系统性与完整性。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主动去做,因为不管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所使用的资料和教材,都会带着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工作了以后,知识系统性的积累都得靠自己,很少有几个领域,会有现有的老师或者现有的材料带着我们一步一步的去搭建知识体系,所以掌握科学的方法就尤为重要了。
一般来说,知识体系的形成有这么几个阶段:收集,处理,输出。
第1步是收集,这个我长期以来做得还不错。
收集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么几点。
第1步,做减法。
我们为什么会想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
可能是无意中看到了,觉得很有感觉,就想收藏下来,或者觉得未来对自己很有帮助,也有可能是正在解决某一个问题,对某一问题好奇等等主题式地进行资料搜集。
这时候应该给自己设定一定的标准,比如资料来源是否可靠,质量是否过硬,自己以后会不会看,或者什么时候在哪里看,防止我们收集一大堆信息,后面还要专门花时间来处理,收藏可能只要一秒钟,但处理起来所占用的时间就多了,甚至有时候看那种态度就干脆不想整理了。
更可怕的是收集到一些低质量的垃圾信息,正如有一句话所说,信息输入脑袋里面是会改变认知进而影响行为的,输入一堆垃圾信息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选择哪些信息不要是应该优先考虑的。
第2步,集中收集。
一般我们什么时候会收到信息?大多情况是也没太注意,往往就是随手一点就收藏了,微信上也有,微博上也有,知乎上也有,抖音上也有等等,碰到有时候突然想到某个知识点,只能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在哪里看到过,学习过,但找起来就比较麻烦,不易于管理和汇总并形成知识体系。
其实更好的方式其实是集中到一处,工具有很多种,用自己比较称手的就好,多端同步这一点比较重要,可以作为参考。
我比较喜欢用印象笔记,微信上,可以直接将文章、聊天内容一键发送到印象笔记,其它 APP或者网站上的优质内容,可以尝试直接复制粘贴,也可以在浏览器端上装一个印象笔记的剪辑插件,基本上网页上的内容都能够剪辑成功,并且保留好其原有的格式,甚至有些网站专门设置了不可复制的限制,这个插件也能够一键破除,是不是特别强大?
就连在抖音上或者 b站上比较优质的视频内容,我也会想办法把他们下载下来,这用内存小的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内存大点的存到百度云里,再把它们的名称引用到印象笔记当中,方便用的时候找得到。
这时候还可以结合一个工具,飞书,飞书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功能,咱们可以把音频、视频上传到里面,它就能够自动识别成文字,而且识别率超级高,这一步完了之后,我就把这些文字复制到印象笔记当中。
那一些图片的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转文字的形式,拿到文字稿,印象笔记和 WPS都有这样的功能,个人更加倾向于用WPS处理,功能更强大,尤其是对于长文来说。
这也可以说是飞书的替代方案,对于印象笔记插件没有办法处理的内容,先用手机截图下来,然后再用WPS转文字。
之所以比较建议转化成文字,是因为文字更加便于编辑,搜索和阅读。
当然印象笔记也有个特别强大的功能,那就是搜索,而且可以很精准的定位到图片中的文字,甚至连手写的都可以。
收藏完了以后,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印象笔记当中,不管是在整理的时候还是往后我们需要学习,需要调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也是特别的方便。
第3步,整理
整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就是比较浅层次的,就是给笔记大致做个分类:优化好标题打上相应的标签,方便往后要用到的时候可以很快的定位到,这个过程也能够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发生关联,因为属于一类的知识汇总到了一起,关于标签标题的优化技巧,以后可以专门说。
这里也可以说说标签的好处,在我们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来看的话,一本书他只能放到一个分类里面。
那标签的好处就是,它能打破这个限制,对一篇笔记的内容做多种不同维度分类,只要你想,数量不限。
在我的笔记分类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大的方面有读书、写作、健康、工作、人际关系等分类,到了下面又有很多小分类。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好处,缺点这些,对应的就是:what、why、how、how good、how bad,叠加这些比较通用的标签。
当然有些内容的标签也有其特色的地方,就拿说话来讲,可以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等,有不同的小分类。
另外一种就是认真的阅读笔记,像阅读书籍一样去内化吸收,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即时记录自己的灵感等等。
甚至写出一篇读后感,读书笔记。
这些分类的知识,随着我不断的输入,还在不断的扩充,不断的完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