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都在讲读书的好处,今天看到一篇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说的非常透彻,题目是:《读书,让你在投喂时代“守脑如玉”》。 文章以一个图片开头: ![图片](https://i-xue-cn.pek3b.qingstor.com/2c14423.undefined) 这张图之所以让人震惊,是因为它反映不同世代的相同风貌。 一百年前全民上下抽鸦片,内心空虚,身体羸弱,一派末世气象。 一百年后很多人躺着玩手机,头晕目眩,娱乐至死,身心同样糟糕。 如果一直这样等待“信息投喂”,还能“守脑如玉”吗? 自从“投喂时代”来临后,各种怪事也纷至沓来。 轻易被激怒,已经失去了了解真相的能力; 轻易被忽悠,彻底失去基本逻辑推理能力; 轻易被诱导,迷信各种乱七八糟的“阴谋论”; 轻易被套路,轻信各类暴富神话后最终被割韭菜; …… 投喂时代,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茧房”。 所谓“信息茧房”,对于个人而言: 1、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 2、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 3、只关注让自己愉悦的东西 是的,这样很“舒适”。 无论是刷到的小视频,还是看娱乐微博, 都不需要去主动思考,而是顺从天性。 对于被投喂的“算法大脑”而言,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终端,它无需迭代算法,就可以无限次发送相同信息给你。 你看到的就是你喜欢的,你喜欢的就是你看到的。 这两者将强化你的价值观,压缩你的知识面。 循环多次之后最终“无限内卷”,你就会像一只活在井底的青蛙。 不再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你会坚信自己所见就是对的。 不再需要推理和思辨,因为信息茧房不会让你看到另外的世界。 你抬头所见的那个井口,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投喂时代的理论基础:奶头乐。 虽然一直有人质疑“奶头乐”是编织出来的故事,但它确实有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 美国智囊布热津斯在1995年的一次会议中提出,给全球80%人的嘴里塞一个“奶嘴”。 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消除“边缘化”人的不满,让他们不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奶头乐”,可能并非是为了消除“边缘化”人的不满,而是单纯为了利益。 但结果却几乎没有区别——通过精准的算法投递,让你没有办法获得你想要的知识性内容。 一条只有二三十秒的短视频; 一则低于140字的八卦新闻; 一条几乎没有营养的提问; 一个纯粹是抖机灵的段子回答; …… 互联网时代的“奶头乐”,让每个人都变回了婴儿。 婴儿对奶嘴是毫无抵抗力的,如果父母不主动把奶嘴拿走,奶嘴就成了婴儿永久的依赖。 我们大多数人正陷入这样的困境,已经无法拿开嘴边的“奶嘴”了。 相信你也曾自我反思,想要摆脱这种被控制的困境。 可每当拿起手机,打开电脑,那些通过算法精准投递给你的信息,总会让你欲罢不能,几分钟前的自我反思早在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 你放弃了思考,甘愿继续被算法控制。 这与我们平时嗑瓜子很像,一旦吃了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 除非全部吃光,否则我们不会停下来。 这种瞬间回报让你无法拒绝,更可怕的是,“奶头乐”根本不会让你有停下来的机会。 无形之中,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早已被摧毁得一干二净。 **唯有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才是“人”**。 可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不会思考、不愿意思考,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翻阅人类过往历史,可以发现: 线性阅读是人类理性之源,也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 以读书为代表的“印刷时代”与以算法为代表的“投喂时代”是天然的两个对立面。 **①线性与刻意中断线性** 书籍的表现形式是时间的积累,它所传达出来的价值和情绪是一种线性模式,你只有接收了一个时间线的信息,才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反馈。而“投喂时代”的碎片化思维,则刻意地打断了这种线性输出,并希望以碎片的形式去包装线性,但这种碎片化思维无法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反馈。 **②主动与被动** 主动和被动,貌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 读书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选择什么书籍阅读需要阅读者进行主动筛选,如何阅读也需要阅读者去自主实现。 “投喂时代”的各类信息,接收者是被算法推荐的信息接收“终端”,是一种被动式行为。 **③系统与零散** 通过读书,能够帮助阅读者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架构,形成完整的知识储备库,实现知识面的关联,拓展更多可能性; 碎片化思维,能够给予的只有碎片化的信息,且同质化严重,即便这种碎片信息足够丰富,也只是零散的碎片,无法关联,也无法实现系统化。 在这个时代,读书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作为一种线性思维,读书是对碎片化思维最好的反击。 重拾读书,也是重拾线性思维。人类文明的奇迹:读书 人类文明能发展到今天,读书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训练。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如同大地没有阳光。” 如果改写一下,则是“生活里没有读书,就如同大地主动拒绝拥抱阳光。” 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读书,则是与过去的灵魂进行交流,指引未来 读书,不仅让文明得以发展,也催生了思考之源 读书,不仅让知识得以传承,也激发了理性之念 读书,不仅让历史得以回响,也植下了自由之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