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孩子写完作业带孩子看书,书上有一个迷宫题目,孩子似乎很感兴趣,然后兴奋地对我说:“爸爸,爸爸,我们玩这个迷宫吧!”我说:”好啊,你既然这么喜欢,那你先来吧!”孩子高兴地说:“那好!我玩好你再玩!”然后孩子迫不及待拿起笔,便开始在入口处用笔沿着路径一步步地寻找出路,可是尝试了几次都是走入了死胡同,孩子似乎不甘心,又重新开始,然后一步步寻找出口,就这样走了好几次,最后才找到出口,走出了胡同!
孩子高兴地说,“爸爸,该你走了!”我拿起笔,没有从入口处寻找出路,而是直接从出口处往回走,寻找入口,相比寻找出口,寻找入口更容易点,最重要的是我在拿起笔之前,已经把这个迷宫整体看了一遍,思路很清晰:直接将出口当作起点,入口当作终点,找到死胡同的位置及个数,然后找入口的时候直接避开那些死胡同就可以了!所以我看似是一次性就找到出迷宫的路径,其实内心开始这个游戏很久了,孩子当时看到就好奇,问我为什么这么快就从迷宫里走出来了!
我告诉孩子我走出迷宫的简单诀窍,并告诉孩子,其实走出迷宫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游戏,重要的是你要从中发现我们做事的规律:
1、做事以终为始。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就要想到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倒推每一步要做什么,就好像走迷宫,我首先要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然后根据目的地倒推寻找入口,这样就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了!接下来按照每一步去走就行了,如果遇到什么不对的地方,不断迭代就好了!
2、宏观思维。这意味着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急于着手,要看整体,就好像迷宫,我们要看看整个迷宫的布局、走向,在迷宫这张图中发现哪些地方有死角,哪些地方能出去,顺着这些地方走的话,前方会不会有死角?也就是说要学会观察事物的整体,从大局来考虑事情的重要节点和难点,虽然做不到每个节点和难点都在事前予以解决,但是因为有个宏观思考,就对事情发展态势有个了解,内心就有了准备,为接下来的行动破除心理障碍,要知道,事情能不能做成往往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心理障碍!
3、不断练习,大胆尝试。这点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孩子在走迷宫的时候,虽然没有“投机取巧”,只是一股劲地往前走,屡屡碰壁,但是因为她不断纠错不断尝试,最终也是走出了迷宫,虽然时间上可能花费久一点,但是结果也是一样的,说明做一件事,你善于动脑可能会缩短时间,但是踏踏实实去做事,最终也会取得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有时候投机取巧不一定能行,但是你只要肯坚持练习,不断尝试,最终还是会成功的。
和孩子说了这么多,以为孩子听完若有所思,没想到孩子说:“爸爸,你的话真多!玩个游戏能扯出这么多废话!真没意思!”然后净顾着玩自己的事情了,我当时听到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想想孩子才8岁,人生道路还长着呢,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有些话要自己经历后才懂得,没有经历过,说出来和废话差不多!所谓的“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表达的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话说回来了,我们这些成人,还是要需要宏观的思维和坚持不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