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有一个不是那么政治正确的想法:人们把快乐的价值过高估计了,但很少去考虑什么自己的快乐究竟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感想:我们所有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着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更高更大更强。做到,他人和社会就判定你有资格开心快乐,是人生赢家;做不到就评判你不够努力、不够上进,你就应该要沮丧、要难过,不然就是你没心没肺,没责任心,没担当。大多数人都极其认同并认真践行这套叙述逻辑。但在我看来这是在将更高更大更强这个游戏视为「神灵」的表现,而大多数人则是把自己当作祭品在献给这位神灵。
但却很少去沉思,自己是真的愿意当祭品,还是只是社会长久以来对自己驯化的结果,或当献祭后,「神灵」所回馈回来的奖励是否能让自己的心长久清净,还是说只会让自己跟滚雪球似得停不下来,要去彼此追逐、拉拽争当更大更好的祭品。
所以每个成年人(螺丝钉、抽屉房)世界里的快乐,到底有多少来自献祭后获得「神灵」奖励的短暂快乐,有多少是来自内心丰盈,不受外界影响所获的的持久安定。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分辨,并做选择的。
2、无非是人把念头和情绪太当真,紧紧抓住不放,透明的心也就跟着折射出不同的颜色,在你眼前变幻不停。
感想:念头和情绪就好比活水源头,它这个口子本身可能并不大,但架不住它底下水量太过充沛,于是就让这一活水源头渐成水漫金山之势。而这充沛的地下水量从哪儿来?我想是从我们的定见中来——觉得我才是伟光正的那一个,我的想法、观念、看事多方式方法怎么会错呢,我之所以心情不好,都是你们、社会做错了事、从我们的联想中来——就好像树枝分叉,从这件小事分叉连接到另一件,从另一件再连接到另外几件,一旦如此无休无止,情绪就只有变成燎原之火这一条路、从我们的自恋中来——我之前多少年都过活过来了,怎么遇到你们就出了这些事?所以锅不在我。
3、重点不是让你感受到舒服或者快乐,而是透过对念头和情绪的观察,体验到它们的虚无。
感想:生活中绝大部分情绪念头的升起与降落不会超过一天。尤其是如果你能将当时的情绪感受通过录音、写作等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再回头去听、去看,你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虚无这一点。会为自己当时的非理性、冲动、胡思乱想、想当然而感到尴尬和不可思议,觉得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想,根本毫无道理可言好不好。
比如一个女生拒绝一个男人的搭讪,那么那个男的通常心理就会有一堆对自己的负面想法,比如是不是我外表不行、是不是我言谈举止有问题、是不是我这个人就不行,没有人会看的上我等等。可就不会去想,可能是对方当时有事儿、或不在状态、或就想一个人呆着,哪怕高富帅来都不行。同时还会觉得这么想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但事实是,只要一个人将自己收拾干净,那就总会有人是愿意接受自己搭讪的(只是接受搭讪,不代表有后续),无非是多或少的问题,而不是有和无,这之间是天差地别的,不过有的人在感性主导下就想不通这一点,就会非黑即白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我这个人不行,没有人会看上我。
所以我是绝对支持人多去观察和体会自己念头与情绪的起伏的。因为观察与体会的越多,一个人获得内心清净的时刻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