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做作业的心态看“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却好几次感动到流泪(总是太容易被touch到),那些获奖背后的热爱、坚持、付出,让我真正开始有点喜欢看电影了,不是为了消遣的那种。并且一种有冲动,想去了解故事背后的导演、剧作、编剧、场设、布景、服装、音乐/音效、特效/剪辑……
感谢奥斯卡这个平台,奖励“最会讲故事”的人。
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完过的一届(之前我根本觉得这跟我没关系)。
太多感动瞬间:
* 2位美女互动表演生气、哭泣来串场,轻松自在却功力深厚,让我羡慕;
* 汤姆汉克斯的背稿式串场,因为喜欢他的阿甘,也算爱屋及乌;
* 最佳背景音乐获奖者的一句话“作为女儿、妈妈……让感情说出来”;
* 老爷子边弹边唱“I can’t let you”,钢琴下敲着后脚跟;
* 最佳国际影片导演“最私人的想法最具创意”致意前辈导演,看到传承;
* 最佳影片颁奖致辞熄灯后的“light up” ……
然而最喜欢的,却还是要给《小丑》的最佳男主致辞,看到了语言的力量!“一样的热爱电影”、“表达形式带来的人生体验”、“为无法说话的群体发言”、“对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反思”、“爱和共情“、”不完美,共同成长”……我正在搜索英语原稿,也喜欢他哥哥17岁的那句诗。
* 虽然《寄生虫》大获全胜,可我害怕那种人性赤裸裸的揭露;
* 虽然《好莱坞往事》有小李子,可我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
* 虽然《婚姻故事》在颁奖礼上的片段那段“像妈妈”的争执吸引了我。
可是,我还是要把我的最喜欢,和接下来会看的3部片子给:
《小丑》、《乔乔的异想世界》、《小妇人》
看到《寄生虫》的大获全胜,我有点赞同“获奖需时运”,这是大时运。一部电影,太多的分工协作,从准备——生产——放映——评选,寥寥几个字,却有千丝万缕的时也、运也,交错纵横其中。
看到在座的电影人们眼中闪烁的泪光,“提名即成就”也就感同身受,自己的努力成果,被人看见并且赞美,当然是一种成就。可谁不希望从主持人手中接过那座代表荣誉的奖杯呢?
所以,不管什么“时运”、别想什么“成就”,来一段wild旅程,在过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那些爱恨情仇,享受过程,别去想什么结果,人生旅途,本来结果就在那里,不同的是我们怎么过去和怎么对待沿途的风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