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段经历。
2010年的时候,我辞掉了远在新疆的油田工作。那是一个看似随意其实却很艰难的决定,那意味着与大学专业的分别,放弃这个工作就相当于大学白上了。其实早在上学期间,未来会离职那一幕就在脑海里浮现过,入学后逐渐清晰了所学专业未来的工作状态,对比下自己的梦想,觉得无比遥远,那时候就计划着毕业后工作几年把学费赚回来之后就另谋出路,这个“计划”终于在毕业工作两年后实现了。(计划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那其实根本不是计划,你见过只想好了离开,却不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办的计划吗?)对了,当时和我一起离职的,还有一个同班同学,我们分在一个工作单位,他比我晚一个月离职,好多年过去了,逐渐的已经没有了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怎样。
离职后我回到了西安,开启了自主生存模式。仿佛又回到了之前假期短暂打工的日子,那时候端过盘子,发过传单,跑过销售。毕业后在新疆的那两年工作,是当时时间最长的一段工作经历了。在西安的情况并不好,很少有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没有确切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后来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公司主要是做石油机械产品出口,业务大致是由翻译部门同事将来自国外的询价单翻译成中文,然后交给业务部也就是我工作的部门联系国内各大石油机械厂家,确定产品的具体参数和报价之后再由翻译部门反馈给国外客户,从而促成销售订单。公司时常有外籍顾客出入,业绩很好。
在当时的2010年,那时候淘宝网都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人还没有网购过,阿里还处于早期的ToB业务阶段,而我所打工的工作,已经是在使用阿里巴巴平台做业务了,而且还是外贸业务。今天看来,在当时这是多么早的互联网先机啊。可是在当时,因为对商业知识一无所知,对人际关系一无所知,对个人成长一无所知,而且身处在无知当中却不自知,根本意识不到无知的存在,身处在机会当中,却根本意识不到那是巨大的机会,只认为这是在为老板打工,工作必然很难有业绩,很快就离职了。之后还学过做网站,又自己折腾过创业,最后以创业失败告终。你看这世界多么神奇,在巨大的机遇面前,有人获得巨大成功,有人却生存不下去。其实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后来,我回到家乡,考入事业单位,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在体制内,如果你不想自我成长,那你几乎可以没有任何压力,安逸,稳定,温水煮青蛙。人们追求安逸,但它是个双刃剑,让人舒适的同时也让人止步不前,行舟在社会的洪流中,不进则退。正是因为对安逸的警惕,所以在安逸的环境中,我也并没有放弃折腾(梦想这个词很容易引发笑话,所以常用折腾这个词替代),但种种经历无一例外的证明了人无法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这个规律。关于认知,在当下的那个时候自己连自己的无知都不自知,又何谈认知呢。走出校门,学习也就结束了,靠在学校里前面学后面忘的一丁点知识,根本没办法有所作为,更何况绝大多数有用的知识学校里面其实是不教的。后来终于明白并且付诸行动,持续不断的学习成长。
但其实折腾并不可笑,虽然最初时显得笨拙,显得可笑,但折腾的多了很大概率会找到方法,而那个过程,恰恰就是找到正确方法的必由之路。
很多人说,在体制内认真工作的人是傻子,我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做一件事情的态度,往往就是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乃至人生态度。
一路走来,人间一直都在上演着一个逻辑:
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你所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世界的认知有缺陷。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
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都会凭实力亏光。
大多数时候,生活不会和你说什么,它只是推着你转,每一次推,它都像是在说:喂,醒一醒,我要让你学点东西。
熟视无睹的道理,真切实际的经历,难道还能让无动于衷再继续下去吗?
我一直告诫自己,没有人能改变你,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