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活久见。
任何阶段性的表现,失败或成功的狂喜它的本质是短暂的。人的本能深处是寻求安全感、稳定性。说实话没那么喜欢大起大落,但仅仅是偶尔需要它们。
所以探索自己的安全感区间——认知你自己,尤为重要。不仅是在在人际关系里,在赚钱这件事上也是这样。
追逐浪尖的人如果不能认知到浪谷,那他就需要精力无数次海浪的毒打,直到构建完整的对冲浪的认知。
从我个人的真实经历观察,我喜欢幻想和狂喜的经历,但不喜欢冒险,很厌恶失败,一但失败的话又不喜欢让自己太难受痛苦,会很快走出来或者用一套逻辑/借口解释这事——总之让自己舒服和心安。放到投资赚钱上来看,我不太上心但又想尝试一下。这么来看很适合长期定投。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我容易阶段性丧失兴趣,也就是一件事干着干着就不想做了。事实上也发生了连续四五次没有按时定投的情况,特别是别人质疑比特币的未来时,因为自己对它的研究了解不多,一被吓唬就马上打住。
这和定投的原则大相径庭,深究我这种行为的原因在于我对损失的恐惧——恐惧的背后是认知不足。
所以定投不仅是要定期投钱,还要定期学习和更新认知。行为受思维和心态影响。
说到底,活着就是得修心。
——————————————
书摘:
古希腊的立法者梭伦(Solon)说:“看尽人世间形形色色、无数的不幸之后,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享乐而狂妄自大,或者赞美稍纵即逝的幸福快乐。世事难料,未来变幻莫测。只有承蒙上苍垂怜从此能幸福以终的人,我们才能称之为幸福快乐。”
他的投资方式和朋友不同,不靠多头市场赚钱,因此也根本不必担心空头突然降临。他的财富净值不是拿个人积蓄去投资赚来的。他不想投资致富,只想赚取现金收入。他不拿积蓄去冒险,因此存款只投资于最安全的工具。公债十分安全,它们是美国政府发行的,而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很低,因为他们随时可以印制钞票来偿还债务。
金融交易耗费心力,只知道卖力工作的人,会失去注意焦点,脑筋也会变得迟钝。此外,他们最后会淹没在随机性之中。
塔利波相信工作伦理会使人只留意噪声,而忽略了有意义的信号(见“混为一谈表”中所显示的差异)。
绝对不要问交易员他有没有赚钱,从他的举手投足你就看得出来了。内行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判断某位交易员是赚钱还是赔钱;交易员的顶头上司能够一眼看出哪位下属的表现不好。从表情上不太能看出来,因为人们会刻意控制脸部的表情。但是他们走路的方式、拿电话的方式、行为上的犹疑不决,却掩饰不了真正的心情。
概率是谈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谈过去已经观察到的事件;已经发生的事件,概率是100%,也就是百分之百确定。谈到这些观点时,许多人一味指责我把迷思和事实混为一谈。迷思,尤其是像梭伦的警语那种古老的迷思,积蓄的力量可能远比纯事实还强大,也让我们有更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