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雷的第724篇镜像世界**
再过半个月,孩子就5岁了。
媳妇儿总是说儿子的口味以及其他的一些习惯跟我很像,而我总是很自然的回道,那是我亲生的,能跟我能不像吗?
前几天关于给孩子买玩具的话题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完之后依然不能释怀,其实跟今天的话题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孩子为什么跟我像呢?
除去生理上基因的遗传,生活习惯上的所谓的“像”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环境使然**。
自孩子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我为自己打造的生活环境之中,他只能在这个环境中选择不断的适应以至于在无形的积累之中,逐渐的就养成了与在这个生活环境中一同生活的我们相近的生活习惯。
他与我的相似,一方面在他主观的模仿中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他通过模仿我的一言一行,我所有的生活习惯来习得自己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若要快速的在我早已习惯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就不得不选择用最快的方式来适应这个环境——模仿我的生活方式,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像与我从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但这所有的前提条件就是因为我们为他塑造的环境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一出生就不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我们把孩子放在与我们不同的另外一个环境,甚至另外一个国度,他除了长相与我们相似以外,母语恐怕跟我们都不一样——为什么隔壁家的孩子与你的孩子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呢?(如果长相一样而行为举止不一样,或许就出问题了。)
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跟我们一样,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孩子自然就跟着我们学,成为我们的样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跟我们不同,我们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目前所生存的环境,让孩子以与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不断的塑造自己的人生。
**为了让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好,让未来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