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优秀的学习圈中,观察那些优秀人士,我是佩服且好奇的,佩服的是他们每天都能处理众多任务,好奇的是无论是工作,家庭和私人生活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反观自己,兴奋过后有了些许倦怠,居然又回归了情绪内耗,不行,必须摆脱混沌的局面--而产生混乱的根源在于失衡,是的,我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平衡!
**一 平衡是谁?**

多么珍贵的平衡,若有了它,你将看见乌云背后的彩虹
多么调皮的平衡,越是想找到它,越是喜欢跟你捉迷藏
多么令人捉摸不透的平衡,以为找到了,却难以辨别真伪
*平衡可能是动态的吧:*
犹记得曾经有段时间自认为找到了平衡,可过了一段“平衡”日子又开始不平衡,好似“平衡”也想进化,从一个小空间的平衡跨到大点的,再大点,再再大点......
这么一想,自己突然又好似理解了点“平衡”,也许我们不该过于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接纳它,承认它的动态发展。
*平衡可能是千面的吧:*
有的人认为财富自由了,就算达到了人生的平衡阶段;
有的人就想简简单单,无忧无虑的过着波澜不惊的小日子;
有的人却喜欢不断学习,更新认知,在一步步前行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平衡-失衡-平衡的反转魔力......
对于每个人,平衡有着不同的涵义,对其需求和渴望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二 平衡在哪里?**

当急切寻找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向外求,求新知,求资源,求助被解答,于是越求越多,越求越杂,越求越乱。
向外求并没有错,但也需要静下心向内求--向外求是为了更新认知,拓展局限;而向内求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心之向往,而非人云亦云;
线上社群学习同样没有错,但亦需线下真实的互动,人际交往(有质量的)可以锻炼心性,伴随而来面对面的真诚沟通,思想碰撞往往会带来意外收获。
*找平衡真的不能急,但必须要有所察觉:*
感觉不对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问问自己是不是走偏了?
不确定的时候不妨冷静冷静,多思考思考这么做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没有想法的时候去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从好奇心出发,拓展自己的思考层面
*找平衡可以分主次,先找主心骨:*
**平衡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可能每个阶段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总体而言,幸福需要存在于共同体中(人际关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幸福是一种贡献感”,也就是自己感到“我对他人有用,能提供价值”。
那么不妨开始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可以结合自身特色的点作为切入口,逐步发展为可以让自己持续进行并享受(物质和精神)的项目,同时还能体现出“贡献感”呢?
**三 通往平衡的捷径**

**理论上说并没有捷径,所谓的捷径是指人人都可借鉴并套用的模式,但真正的成果需要你带着笃信的心态,在长期的维度下持续的践行。**
没有谁生来就能找到平衡,但在没找到之前难道就不存在稳定了吗?
平衡是动态的,最终的大平衡都是之前小平衡的积累和沉淀,而最基础,最重要的小平衡模式每个人都适用:读书+健身+陪家人+帮朋友--与经典为伍,与健康相伴,与世界和谐共处
什么?太简单了?
是的,就是真没简单,真正的道理都是“大道极简”
但即便“如此”简单,你能做到吗?能长期做到吗?这个长期又是多久呢?一辈子你ok吗?
即便我践行了一年,这不又失衡了吗?
至此,我再次领悟“知道”和“做到”的巨大鸿沟。
从现在起,老老实实把“小平衡”操练下去,同时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继续寻找自己的大平衡,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