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以下含电影《气球》部分剧情)
这是一部藏语电影,虽然人物都是同胞的面庞,但是藏语又有一种外语感。所以在观影时会带有一种轻度的矛盾,体会角色的困境时,又带有一种疏离感。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对普通人生活的一种展示,导演万玛才旦用草原、羊群、小孩作为开篇,一切都很美好。然后他一层层剥开,一层层展示每个人的疑惑和困难。当所有人的困境都被摊开时,影片结束了,留给观众去思考。
电影中有几个意象。避孕套与气球。母亲与母羊。故人与新生。
养羊的一家人,借种羊过来给自己家羊群配种,这是最原始的繁衍动机。避孕套被小孩当作气球玩,父亲却没有说什么,只是粗暴的戳破,让人类的繁衍在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原始的粗糙。小孩永远不知道避孕套用来干嘛的,他们找到一个就要吹成一个气球。
故人与新生,被带上厚重的宗教色彩。大儿子被认为是已故奶奶的转世。而爷爷过世后,也被父亲向上师询问会转世到哪。藏人面对生死的方式,在宗教的包裹下,变得更加程序化和人性化。
爷爷过世后,马上就有喇嘛过来念经。母亲很伤心,她的妹妹提醒她不能哭,会打扰到已故人,让他走的不放心。爷爷被焚化后,父亲去问上师,自己父亲的归宿。好像就如小孩看到爷爷的尸体随着车离开一样,小孩问母亲,爷爷这次还会回来吗?
死亡不是终点,只是坐在一辆车上的同路人先下车了。父亲关心爷爷下车后要去哪。得到的回复是,爷爷会转世回自己家里。这种生命延续的方式也让人动容。死亡只是肉身的消解,这个人还会再回来。他不再是父亲的父亲,而变成父亲的儿子或女儿。上一世我养你,这一世你要来养我。
对于不相信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对于他们那说又是那么笃定,那就是灵比肉更重要。
可是现实却要考验你。他们家已经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还在读书。母亲本不想再要小孩,当得知又怀孕后,第一想法是打掉。父亲极力反对,觉得这对他自己父亲不好。觉得这女人心狠。
其实母亲是那晚哭的最伤心的人,她怎么会薄情。只是考虑到再生一个小孩的经济压力以及面临的罚款,她是为了整个家。最后她妥协了。同时她也累了。家里每个人都觉得“灵”更重要时,似乎她考虑“肉”是不对的。她产生了想要和妹妹一样,放下牵挂做尼姑的念头。
大儿子看出了母亲的难处,想辍学。
影片最后,父亲给两个小儿子买的气球,飘向天空,越飞越远,每个人都抬头仰望这美丽的气球,也在等待它爆炸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