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缘起
-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周围有很多人在错误地使用这个概念,画地为牢,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我想深入剖析二八定律,希望能给他们以及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一些启发。
> 二八定律是什么?是一种事物按照2/8开的普遍现象。
- 生活中,该法则无处不在。有些人听到该法则之后,很沮丧;但,有的人听到之后就很兴奋。为什么?因为对同一个概念或事物,看的视角不一样,导致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积极的视角,带来积极的行动;反之,消极的视角,带来消极的行动。
- 例如:公司的销售总业绩,由少数人完成了总销售额的80%,拥有较高的提成收入,但,大多数人累计起来,只完成了总销售额的20%,只获得了饿不死的保底收入。当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之后,有些人突然感觉到了沮丧,感觉自己就是那80%的普通人,只能拿着饿不死的保底收入,甚至有的人**一直错误地认为–––这是固定不变的事实。**
-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有害的。**为什么?规律的确是固定不变的,但,谁又规定了我们就是那80%的普通人呢?谁又规定了我们只能拿饿不死的保底收入?**二八定律,的确客观存在,但,这只是一个数字的比例,而且,该比例里的人,事,物是动态变化的。**
- 举个例子:有人的地方就有二八定律。就像有两个间教室一样,一个小教室里是本年级20%的尖子生,另一个大教室是本年级80%的普通生。**但,谁规定了,只要进了尖子班的教室,就永久是尖子生呢?只要进入了普通班的教室,就永久是普通学生呢?没有啊!**
- 尖子班和普通班的教室的确客观存在,哪个学校都有,但,人员是可以流动性的,只要尖子班的学生停止了努力,或者是松懈了,那么,普通班的同学也是有机会超越,进阶尖子班。
- **“你,这不是在跟我们讲大道理吗?”**不,这是我已经做到3次以上的道理。**哪怕是讲道理也是需要资格的。**什么人才有资格讲道理?我想**只有已经做到该道理的人,才有资格去讲该道理,以及,分享他(她)是如何践行该道理。**虽然我的经历不代表所有人,但,可以作为该道理是否可行的参考。
## 践行,二八定律的“道理”
- 我出生在贵州黔东南州一个偏远的乡村里,隔壁有一个同年的邻居,小学3~5年级时,他就开始展现天赋异禀,只看别人下一个星期的象棋,便可以了悟象棋的规律,在往后的日子里,打遍全村无敌手。学习成绩也一路飙升,经常性红分(80)或者满分(100)。在家父母宠,要啥得啥;在学校老师宠,奖状和奖金随便拿。
- 而我,碌碌无为,考试成绩稳定发挥在30-60分之间,每次期末考试回家都被我爸打和骂–––**因为总是不如人,尤其是不如我的邻居,让他没有面子。**因此,我小学时就开始严重地自卑和自闭,老师也感觉我很笨,所以从来没有拿过红领巾。我也感觉自己很笨,因为小学毕业了,连乘法口诀都没有背下来。
- 曾几何时,我也萌生轻生的念头,也萌生了将邻居学霸“灭”掉的念头,也像周瑜一样咬牙切齿,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然,也只是念头,并没有采取任何极端地行动!
- 你看,此时的我,是不是像极了那80%的普通人,甚至90%的普通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邻居的天赋异禀对比之下,我无比地痛苦和孤独,他就像一个盏1000瓦的电灯,让一出生地理位置就靠得太近的我,这个10瓦的电灯黯然失色,连家人也嫌弃我笨,自己也嫌弃自己。
- 本打算认命了,就这样吧。笨就笨,蠢就蠢,无所谓了。反正,大家终点都一样,入土为安。但,初一时,可能是这2~3年来,受够了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折磨,我不甘心,我决定拼死一搏,用尽一生来打败他,只要活着,就要想办法超越他,绝不能用极端地手段,一定是用实力打败他。于是,当大多数初中生都是在21:00下晚自习,10:00入睡时,我从初一开始挑战并习惯了每天多学习2个小时,每天12:00睡觉,早上6:00起床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去镇上的学校学习。
- 当时,同届班级共有5个,初中时,我的邻居不出意外地去了尖子班,而,我也不出意外地去4个普通班中的1个,我所在的普通班到底有多普通?全班只有前面靠黑板的,每排的第一桌是听课的,第一桌之后,都是打扑克牌,玩手机,听歌,谈恋爱,看小说,吹牛,上下课都一样,就像个菜场一样。**“老师,不管吗?”穷乡僻壤出刁民,**也许就是用来形容我当时所处的环境**––––老师只要敢多嘴,下午放学一般都会被一群学生在校门口围起来打。**
- 那又怎么样?我依然没有忘记**一定要用一生打败天赋异禀的邻居**这个目标,3年如一日,坚决不近“女色”,也感觉自己没有资格,无论如何,每天一定比别人多学2个小时。中考成绩出来了,本以为要用一辈子才能打败天赋异禀的邻居,但,我们两个人的成绩相差只有3分。具体记不清了,大概300多,他的尾数是9,我的尾数是6。此时的我,信心大增–––哪需要一生才能打败邻居?3那年就有明显的进步。又,因为两个人都没有考上高中,好像冥冥之中,老天又给了我们俩一次一决雌雄的机会,留级补习,一起重读初四。
- 又,因为他的成绩下落,我的成绩提升,所以,应届的尖子班不收他,他只能在全校第2的普通班补习,我也很荣幸有资格和他进入了同一个班级补习,通过1年的奋战,他在原来的分数上补来30分,而,我补来了100分,考上了市里的一所私立高中。我们俩的人生分水岭,从此开始分道扬镳。邻居没有继续读初五,而是去市里读了职校,并**放出“狠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但,到现在为止,不管他怎么努力,追上我的可能性极低。为什么?因为,我早已立志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终生进步。而,他现在在广东的工厂做流水线已有10多年了,想必斗志早已消磨殆尽!和我早已不是一个量级地对手!似乎,**三百六十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该领域的状元!怎么办?退位求其次,一开始就注重基于长期视角的选择!**
## 实证,二八定律,是动态变化的
- 
- 曾经声明显赫的,村里的小神童,就此陨落;曾经默默无闻的笨小子,就此崛起。为什么邻居会输?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少年得志,学会了傲慢。初中3年,他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打蓝球和谈恋爱上,多余的时间才用来学习,反正,学习对他来说“很简单”。初中3年,至少有3个女朋友,初四时,也在同班找了1个女朋友。短时间之内,真是让人羡慕。可惜,长期来看,这只不过是目光短浅的一种选择!
- 我用自己小学和初中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二八定律的动态变化。只要我们**方向正确**,并且**足够努力和勤奋**,也是可以从80%的圈子进入20%的圈子。不仅小初如此,高中和大学也是这样玩的。在高中,很荣幸能进入尖子班,但,我又成了尖子班里垫底的人,真是让人奔溃,导致了我的行为都走了样。咋个走样?每个学期放假,从学校到老家,坐车转乘,约2个小时。我都会拿着两个蛇皮袋把所有的书全部挑回家看。
- 虽然看不完那么多的书,但,我心里着急,感觉自己样样不如人,科科不如人,控制不住自己扛书的行为和冲动。我们高中寝室的人感觉潘文平这个人就是个疯子,就是个笨蛋,看不完,也扛回去。就算我扛书回家,也不是别人的对手,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甚至进入过全班倒数前3名。内心也无比痛苦,我咋这么笨呢?同样地,也是靠不怕吃苦,不怕累,以及在高三遇到了数学名师指点之后,人生才得以逐渐积累逆袭的认知资本**–––数学的知识体系。**
- 考上了大学,本以为可以放松了,歇一歇。进去一个月之后,一上课,一考试,就开始被虐。老校区老寝室,8人一窝,我也是最笨的那一个,科科不如人。经过大一1年的努力,还是“打不过”别人,寝室里有一个外号“杨疯子”的室友,高中时就开始自学大学数学,所以上大学之后,玩多学少,考试成绩稳居班上前5。经过灵魂3问:**“我要做数学家吗?不是那个命,也不想尝试!我要做数学教授吗?不做,工资太低!我要做数学老师吗?也不做,工资太低”**
- 后来我直接放弃提高考试分数成绩的博弈,只要不挂科,60分以上,我就满足了。然后,换了一条跑道,参加校外培训,花了近2万的学费,认识了一些其它学校的校友,跟着他们一起创业折腾,大三,当其它同学和室友还在读书时,我单月最高收入已过4万,大四,当他们毕业就失业时,我已实现财务自由,获得了自由之身。
- 从自己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中,我发现:**未锁定领域,二八定律是相对客观存在的;一旦锁定领域,二八定律是绝对客观存在的。**从自己的小学和初中经历中,我也发现:**二八定律,的确客观存在,但,这只是一个数字的比例,而且该比例里的人,事,物是动态变化的。**
- 愿在读本文的你,正确使用二八定律,为你的生活和工作添砖加瓦。例如:每天只做20%最重要的事,就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80%的改变。比如,每天花20%的时间用来阅读好书,提升我们的认知和思考力;每天无论如何,也要做20%最重要的,对我们长期目标有帮助的动作(PY)等等。(学习,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是终生学习的践行者老潘,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添加我的微信,和我一起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终生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