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看似不用多说。还用问嘛,虽然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确是万万不行的。生活中哪一样不需要它,这个不必多说了,都知道。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要从另一个层面好好探讨一番。
## 讲什么
**年轻的时候当然要重视了,而且越早越好。**
这是**态度**问题。从策略上来看,年轻时就该早点重视金钱,认真思考金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优势策略。**
没错,上一篇讲述了“长期”的长短,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策略。
> 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 为什么要重视
(一)从策略上要重视
前面有一个关于价值观的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虽然排在最后,但是不等于就不重视金钱,而是说在这几个因素下对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哪个。而且从属于个人的角度看,只有注意力真正属于自己,其它的都不是。
金钱不属于你的,没了可以再赚;时间本质上更不属于任何人,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办法用穿梭机穿回去......
可以再赚,但不代表就不重视金钱。
> 只因我们的元认知能力比较强,才习得一个更好的策略——在“起点重视金钱”比“在起点不重视金钱”更划算、到达终点时痛苦更少。
而且,之前的缩短“长期”的策略不也是基于此而展开的嘛。若不认真思考、不重视的话,几乎不会想到这么个优势策略。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财富自由”。什么是“财富自由”:
> 指某个人再也不必为了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所以,基于此目标,个人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尽量从“策略”上缩短那个所谓的“长期”。
(二)从时限的角度要重视
这个与“资本三要素”的那个时限类似,都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对待的。
从“起点就重视金钱”在到终点的时候,不论是否还在乎金钱,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到了终点了嘛(后悔有啥用!)。但是,若开始不在乎,但是终点却反而在乎了,这是何等的悲哀!为什么?因为来不及了......
若从一开始就在乎金钱,终点依然在乎金钱,其实也没什么,虽然依旧这么执着。没钱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有钱却不是(运气而得的不在讨论范畴),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可能还是“长期”。
从一开始就在乎金钱,起码在到终点的时候,对在金钱的态度上是足够重视的。也就是说,从注意力的使用上是比在起点不重视金钱的人多,而且还是更多,并且在时间的加持下,那注意力的产出效益更大。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重视金钱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尤其拥有多能力赚钱的方式,那生活更丰富,更有趣。当然,不同的人对有趣的定义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不同。
## 如何做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how,有好多种使用方式。即可当作解决一个问题的具体步骤,也可当作一个问题的例子。所以,在这里把案例放到这个环节来展示。
书中的例子,国内的收藏家——刘益谦,是这么回答对金钱的态度——“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如何赚钱。早晨起来就在想,上卫生间也在想......而别人只是想想,想一下就然后干别的去了,想别的去了。咱们花的时间不一样,怎么可能一样有钱!”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罗伯特·清岐的两位爸爸对待金钱的态度完全不同。
两位爸爸都很聪明,工作都很努力,但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完全相反。
他的亲生父亲说“贪婪是万恶之源,人就应该懂得节制,不要浑身都是铜臭味”。而另位富爸爸这样说的“贫穷才是万恶之源,贫穷会放大人向恶的一面,会把人向善的一面磨灭掉,于此相反,有钱才会帮助到更多的人,才会消灭掉世界更多的恶。”
最终两位爸爸留下了不同的“财产”:亲生父亲留下了一堆银行账单,而企业家父亲留下了数亿美元的资金做慈善,还让他的好朋友继承了自己的事业,创造更多的钱。
所以,年轻人“在起点重视金钱”这个策略真的没什么不好的,起码不用在终点后悔“当初重视就好了”的想法。而且,在这个时代,有钱(不是有就够了,而是上面的那个财富自由的定义)会做更多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将会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力,就如那位企业家父亲说的一样“有钱会帮助到更多的人,才会消灭掉世界更多的恶”。
..............................
其实,我还有一个中立的看法——不论是否在乎金钱,只要把赚钱的事情(或者技能)做好,钱自然而然就会来。俗话说“你追钱,追不上;钱追你,跑不掉。”
理论上基本做任何事都可以赚到钱,而且越是在一个维度上向前突破,其随着时间的加持,手法及能力(包括想法等)越来越精湛,这一维度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吃香”。那么金钱还会愁它不来嘛!
但此时非同往时,现代化的时代,仅仅靠人工的重复劳动力不仅效率不高,还很容易被替代。
所以说,不仅要把事情做好,还要聪明的把事情做好。
而这也是上面的那个不等式的价值观体现——**注意力>时间>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