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第一百三十二课,《管理误区和企业周期》第七节课

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也是不能分开的。
**我们知道了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面对不同的本质问题:**
> **创业阶段:冲出重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筑墙,广积粮,深挖护城河。**
> **成熟阶段:稳定成长,巩固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树品牌,抢地盘,扩大话语权。**
> **转型阶段:永续经营,保持自己的创新原动力,识危机,重头来,再次创业期。**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中,对应的就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解决不同的问题,就必须匹配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是必然的。
有一个团队与我沟通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把现有的资源和人力用起来,我打了个比方:
> 在你不会开车的时候,给你架航天飞机,你也只能干瞪眼;
>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零开始,就算现在资源丰富、队伍强大,但是管理体系要一块砖一片瓦的垒起来,管理者才能对这个体系了如指掌;如果一上来“Duang”,就给你们一个庞大的机制,在这个精密的体系之中,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干什么,眼前各种规则就像你坐在航天飞机驾驶舱里面对各种仪表和按钮而不知所措,甚至稍有不慎,机毁人亡。
这是对于管理者而言的,看清楚企业目前的状态,哪怕是兵强马壮,也要从最基本的职位开始建立管理架构:没有“班”就没有“排”,没有“排”就没有“连”。
在企业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
**_工作能力越强的人,越不容易在公司里长久的生存,当然,如果是个别现象,那可能是人品问题;如果是普遍的现象,不用怀疑了,肯定是体制问题——“枪打出头鸟”或者是“万马齐喑究可哀”。_**
什么意思?
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没有给能力出众的人提供额外的发展通道,并且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不允许有“厉害”的员工出现在这个体系之中;所以,作为一个老板的你如果感叹“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时候,还请重新看看自己的公司现在是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其实,无论企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是需要人才的,这也是必然的。
因为人,是管理体系的原动力,而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那么,人就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应该让厉害的员工在超车道互相追逐,普通的员工在慢车道勤勤恳恳。**
所有的人事制度,应该跟着“人”来制定;每个公司都存在厉害的员工和普通的员工,我们也应该让厉害的员工和普通的员工并存;
**如果一个公司全部都是厉害的员工,那么这个公司可能是一盘散落的钻石而各自为战,公司无法以一个整体存在;**
**如果一个公司全是普通的人,那么这个公司就是一圈羔羊,任人宰割,谁都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嘴里的肉吧?**
管理的方式适合企业发展的节奏,这个体系本身就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最本质的来源于新陈代谢的规律;**不适合的就摈弃掉,无论看起来多么美好,适合的就赶紧用上,好不好用只有用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