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羽白石,今天是我在新作日更的第208天。
陶朱公范蠡之所以成为商圣,且不论从政还是经商都能够成绩斐然,除了他本身的聪明才智之外,还因为他有一位非常厉害的老师,计然。
计然据说是老子的高足,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
在计然的思想体系中,一直将“经济”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安民”的第一要务就是经济,就是财,“非有财不足以养民,不养民何来天下?”意思是说,不懂得如何生财养民而谈什么称雄天下,岂非空中楼阁?今天看来,他才是那个抓住事物根本规律的人……
计然著有《万物录》一书,这是是一部专门论述“商”即经济之道的著作。其认为:人类社会的竞争,表面上纷乱无序,其实背后都是经济竞争。无论是三皇五帝以来的帝王之学,还是春秋以来的霸王之道,从齐国首霸到秦国崛起,晋国和楚国陆续称霸,都离不开“经济”二字。谁能将这套商业之道彻底参透,就可以“上富其国,下富其家”。 光看这一段,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计然绝对是牛人一枚。
他不但自己很牛,还教出了更牛的徒弟范蠡,据史料记载,计然曾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五策,便把越过打造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计然之策讲的是什么呢?《史记·货殖列传》有载:
“ 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原文截取
《计然之策》讲的全部是商业之道,比如:
1)“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即是要掌握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和规律,择时购进与销售。
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此称之为“待乏原则”,即利用旱涝寒暑之机,低价购进,待贵而售。
3)“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此指商品价格的变化规律是“贵极必贱,贱极必贵”。经营者要时刻观察和掌握贵极贱极的规律和商品价格信息,进而抓住购进和出售的关键时机。
4)“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对易腐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价出售。否则,将因小利而招来亏损。
5)“务完物,无息币”。意思是说要使货物及时周转,且周转得净尽无余。
6)“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经营之道似细水长流。流则活,滞则死。
除了一些基本经商原则,计然还格外强调经营中对市场规律的认知。计然认为天时变化的规律是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说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经营成功的关键。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上面提到的,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他深知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计然显然没有他的爱徒出名,就像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但细细品味这“计然七策”,俨然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隆中对》,两千年前的《国富论》。
墙裂推荐对商业和投资有兴趣的战友读一读《史记·货殖列传》中这一段,其中蕴含的道理对今天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依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