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组织不靠价值观驱动,或者说它的价值观有不可修正的偏颇,那么它就无法长期运行并创造出大的价值。”
在理解这句话内涵逻辑的人眼里,它就是一个自然平坦的道理,自然而然、理所应当。
关于“伟大公司靠价值观驱动”这个事实,对此,已经有无数案例在做着各类“布道”和经验分享。
毕竟,如果不靠价值观驱动,那靠什么?
或者再反问,有哪一个伟大公司不是靠价值观驱动才做到基业长青的?
又有哪一个公司竟然不靠价值观驱动而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
或许的确能列举出当今世界几百强的企业中,有很多榜上有名的企业不见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价值观,对此我肤浅的一己之见是:
1、这只是财富排行,并且这个排名只是刚开始;
2、思考需要具体一些,就事论事,很多榜上有名的公司不过是敛财能力强而已,并没有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多少贡献,和伟大无关。
一个组织除了有价值观驱动,还要有制度来润滑。
提到制度,人们会把 它与“约束”不自觉地混为一谈。
实则,良好的制度,对于价值观正确的人,并不会有任何约束,如果有人觉得约束,那么理论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制度有问题,二是觉得约束的人有问题。不过无论哪种问题,都一定是阻碍组织成为伟大组织的绝对障碍。
制度,只有在有正确的价值观的驱动的前提下,才能良好运作,否则就会有这种摩擦(这些摩擦,最终会擦掉和组织价值观不相符的人,不过换句话说,如果组织的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那么那些摩擦最终会把组织的所有人都擦掉;如果这样,组织也就不存在了)
换句话说,制度,只是为了规范某些动作,以及限制一些人性的贪婪与懒惰,但是归根结底,好的制度只应该是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我肤浅的认为:人之初所有人都有100%的积极性,如果不满100%那都是 在成长的环境中被消磨掉的)
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制度,它们的核心能量都应该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如果设计制度不从员工的感受角度考虑如何调动积极性,同时还祈妄员工能遵守,长期看那就是自娱自乐的一厢情愿。那么,同等待遇下员工一旦有其他选择必然离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作为常人的人之常情。
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
然而,中国的确是个谁都会做管理的国度;有时候不靠理性的竞选,光靠关系及所谓“谋略”,就能让人“上位”,于是发扬着他的管理心法……这种格局之下,管理的成功与否,或许最终就靠时间来甄别。
在我看来
平时我们所谓的“文化”,和“价值观”其实是同一回事,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相信有这么回事,于是就觉得觉得“天下文化都只不过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也正因此,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只能是“平庸”的公司)
一己之见
不论所谓的“组织” 是家庭、是企业乃至是国家,或者只是一加一两个人,但凡是个组织都万变不离其中,都是靠价值观才能凝结。
然而,这些所谓的“文化”,所谓的“价值观”,并不是提出来了就能执行就能贯彻;
这些文化和价值观是否真的成立,完全取决于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是否真真正正的有这样的文化和价值观,否则也只是名不副实的一纸标语。
———
“一切的成功,都是价值观的成功;
一切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这句话是在一位极其尊重的长辈那里学来的,我在自己的这些笨拙文章里,多次引用过,每次说这句话,都有一次更新的理解。
如今看着这句话,话还是那句话,每个字都没变,变的只有我自己。
——————————————————————
我是学生岳奇,陪你每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