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好友静说想请我喝咖啡,有事情请教。我平日很少喝咖啡,而且舍不得把时间放在泡吧上,于是,便让她直说。
静说自己想要提升自己,最近在规划,但觉得迷茫,不知从何下手,觉得我学习力自律力强,因此想请我帮忙梳理一下。
于是,我就问她想做什么,打算如何计划。她却觉得困顿,没有特别的目的和计划,想提升学历。我知道那种山在那边,却不知如何上山的感觉,因为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
我就请她先想清楚,将自己想做的事都列到一张空白的白纸上。静遂很快地发给我之前她给自己列的清单,清单列得有些乱,一共有12条,相对有弹性,又较笼统。她还表示自己比较爱拖延,不能很好地执行计划。了解她的迫切,以及她还未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未历经摸索的过程,我便简单粗暴地告知:每日目标不超过三个,每周目标不超过五个。
静又很快将自己每日、每周计划发给我,说就这样简单的三个目标,又想要更多,想提升学历和学英语。
我未及时回复她,因为她尚未了解自己设置目标的意图和真正的目的。最近刚读完《奇特的一生》,讲的是俄罗斯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一生与时间为友,精确地计算自己做的每件事所用的时间,独创时间统计法,将自己人生维度拉长拉宽加深的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不是刻板的不懂生活的老学究。读完之后,相信很多人和一开始的我一样,对他的时间统计法很感兴趣,但我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践行起来并不容易,因未发现背后的意义。因此,想起作者格拉宁的告诫,时间统计法是一种工具,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意图设置目标,向目标努力,更强调自我成长。时间自会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只为看似美好而设定,或因欣羨别人,或是自觉匮乏……却不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所以,我再次给静回复,有了具体的目标,却无法落地,你该好好了解下自己定下目标的动机是什么,这些动机或者说意图,能不能够支持你长期地走下去。比如你想提升哪个方向的学历,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要很清晰地知道你做这件事对自己而言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奖励,喜欢做有吸引力的事;如果没有清晰的目的,大脑不知道该如何指挥各部分。
静听了我的建议,决定自己好好思考。我也甚是开心,这就对了,只要自己深入思考,一定会习得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我也想用这句话自勉,与君共勉: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我们要赋予它一个意义。只要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