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钱的“来龙去脉”吗?
一看数据,自己写公众号到目前已经有460余篇了,虽然一直以来每天阅读的人还不多,但还是由衷感谢每一个耐心地阅读完的朋友;
不过,无论读者多少,我都一如既往打磨自己的思路,磨练自己的感知力,每一篇都用心输出,希望尽可能对你有用,再次感谢。
回到主题:钱是什么?
(原本打算一天写完的内容,由于最近参加数博会的接待,每天抽空挤牙膏似乎的写,所以才强行拆成了5天.今天是第5天,差不多可以结尾了。)
先简单回顾:
从“微观”的个人层面去看,钱是我们的时间的价值的一定程度的转化;
“挣钱”靠体力,“赚钱”靠脑力;
赚钱的“最高境界”是投资,也就是用钱去赚钱,虽说是“用钱赚钱”,看似简单,但归根结底,还是用智慧、勇气、以及时间去赚钱。
总之,个人层面的钱的本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最终得靠我们去生产创造才能获得。
又从“宏观”的经济层面看,“钱”的本质是“交易的凭证”,是人们的集体信任的载体;
钱从以物换物的“没有钱”的状态,逐渐演化成以贝壳、金属、纸币、银行账户等等各种实体或虚拟的形态。钱的形态的所有演化都是向着更方面、更高效的方向。
今天的结尾就一个,最后再说说,钱最终的会演化成的样子:
接下来说的,不是预测,是已经到来的事实,是正在发生着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钱的载体的演化,首要必然是为了让“集体的信任”更加可靠,以及还要尽可能地方便和高效;
如今,钱的载体正在从“银行里的数字”向着“区块链的钱”转移。
所谓“区块链的钱”,是在如今的较为先进较为完备科技大环境中孕育而生。
再次,“钱”的本质是:某个有价值的东西被生产(或开发)出来后,当形成了实质性的第一笔交易时,一笔“钱”就产生了;
曾经为了记录这笔钱的诞生,是以公开发行等量的贝壳、金属(比如金条银锭铜钱)、银行账户里的数字,等等方式来记录这次交易的价值;
然而,如今我们正在使用的“银行账户”,虽然感觉已经挺方便了,但是它却还是有本质上的风险和局限性。
比如,哪怕是最大的银行,它实际上毕竟还是被某一小部分人把控着的,谁也不敢保证“操纵者们”会不会“私自”超量印币流通到市场(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这么做,不然哪里来长期看平均年化通胀超过8%膨胀率)。
也就是说,**真正的价值不在银行里面,银行的本质只是作为“确保”双方安全交易的“第三方中间人”;**
并且,这个“中间人”的费用可不低,银行那些威严的办公大楼的建设、戒备森严的保管金库的维护、才高八斗的精算师们的工资等等等等,本质上都是从真实的产生第一手交易的双方那里收缴的。
既然钱的本质只是一个“记账形式”,那么,如果说技术能够实现让每一笔交易都能够真正的做到交易记录完全透明公开、每个人互相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所有改动数据不可篡改、并且无需高昂的交易费用,那么,它的信任度必然是超过所有银行的;
而所谓区块链,就完全具备了这些属性。可以说,区块链就是为了干掉中间环节而生……
OK,到这,差不多算是把“钱”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我知道当然没讲清楚,但是也希望这些拙见也能多少给刚好阅读到此文的你一些启发。
(以上关于“区块链的钱”的思考,学习于《未来呼啸而来》一书,着实十分启发人,推荐阅读)
---
我是学生岳奇,期待陪你每天进步。
欢迎关注。
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用,那么你得点个“赞”,以及点个“在看”,一起把有用的能量扩散。